走进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国子监
在东城区安定门内,有一条古老的大街——国子监街(原名成贤街),四座耀眼夺目的过街牌楼矗立其间。迎面的牌楼上远远可见三个金碧辉煌的大字——国子监。
蓝天红墙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创建于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历经元、明、清三朝。戊戌变法时,国子监停办。
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布着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东西两侧有四厅六堂,构成传统的对称格局。
国子监内景
集贤门内东西两侧设有井亭,东侧的持敬门与孔庙相通。进入集贤门后,就来到了国子监的第二门——太学门,随即进入了国子监的第二院落。这里有琉璃牌坊、辟雍和彝伦堂。
琉璃牌坊是北京唯一一座为教育而设的牌坊。正反两面横额均为清乾隆御题,正面的题字是“圜桥教泽”,背面的题字是“学海节观”,象征着中国古代崇文重教的传统。辟雍大殿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四面开门,设有六级台阶。辟雍周围长廊环绕,四面架设精致的小桥,将殿宇与院落连接起来。乾隆皇帝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要到此做一次讲学,以示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彝伦堂位于辟雍以北,曾是皇帝讲学之处,兴建辟雍之后,便改为监内的藏书处。
孔子像
位于彝伦堂前西侧的“吉祥槐”,高约十五米,有两棵主干,仿佛一对并肩而立的孪生兄弟。关于吉祥槐的传说甚广。据说吉祥槐是元代国子监第一任祭酒许衡所植。此槐在明末时已枯死,但到清乾隆十六年的夏初,枝干上忽又生出新芽。国子监的师生们皆为之惊叹,纷纷传颂。当时正值乾隆生母慈宁太后六十大寿,人们认为这是吉祥之兆,此后便称之为“吉祥槐”。
参观完第二院落,就来到了国子监的第三院落——敬一亭。敬一亭位于彝伦堂之后,是国子监祭酒的办公场所,里面设有祭酒厢房、司业厢房及御制圣谕碑。
国子监
此外,国子监内还有十三经刻石碑,共一百九十座,原位于东西六堂,后移位于国子监与孔庙的夹道间。石碑上刻有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等。经书由蒋衡所写,历经十二年才成书。乾隆皇帝曾命和珅与刘墉安排考订经书,并动工刻石。因此十三经刻石又被称为“乾隆石经”。
国子监作为六百年前的三朝最高学府,如今风采依旧。宽敞明亮的院落,参天的古槐古柏,花木繁盛,清静幽雅,为游人学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小憩、读书的环境。如您有雅兴,不妨来此感受一下浓浓的书香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