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80后孝女”赵彦鑫带瘫母亲出嫁
鲁网临沂2月2日讯 (实习记者 王安娜)“噼噼啪啪,噼噼啪啪”随着一阵阵清脆的鞭炮声,从村西头的一个农家小院里涌出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们,她们奔走相告:“彦鑫出嫁了,彦鑫终于出嫁了!”
一个正常的女孩在适当的年龄恋爱结婚,这是很正常的,可小彦鑫结婚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呢?
这得从赵彦鑫的身世说起。
赵彦鑫家住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团林镇北团林村,母亲生了他姐妹三个,小彦鑫上有姐姐,下有妹妹,一家五口人过着平静而又简单的生活。爸爸外出打工,家里的家务和土地都有妈妈一人承担起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姐妹在假期和放学后尽量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减轻妈妈的负担。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96年春天的一天,正在劳动的妈妈突发脑血拴,晕倒不省人事,经医生全力抢救,命是保住了,可因脑血栓面积太大,整个人完全瘫痪了,并且失语、失聪,有时还大小便失禁,生活已完全不能自理。家里本来就不很富裕,为妈妈治病又拉下一屁股债。爸爸不能外出打工,断了经济来源;妈妈需要后续治疗,需要补充营养;地里的收入仅够一家人的最低生活需要。没有钱交学费,姐姐上到初中毕业,勉强读了两年中专便辍学外出打工,十几岁的小彦鑫刚读完初中二年级便辍学在家当起家庭主妇——做饭、收拾家务、侍侯妈妈,妹妹还小帮不了多少忙。
这一下可苦了小彦鑫, 妈妈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一天要换十几次垫布,妈妈身材魁伟,病体更加沉重,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根本搬不动,只好把头贴在床边用肩膀顶、扛,给妈妈翻一次身,换一次垫布,小彦鑫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最难的是喂饭,由于妈妈病情严重,吞咽意识和吞咽能力都极差,干的饭不能咀嚼,稀的饭稍微稠点便不能下咽。小彦鑫只好把稠点的饭兑稀,然后用小匙一匙一匙的喂,一顿饭要喂一二个小时。妈妈吃饱了,小彦鑫累倒了。稍稍休息,小彦鑫便忙着给妈妈洗衣服,洗被褥,洗屎尿布,每天还要给妈妈抹澡、梳头、修脚,这一干就是十几年。
这十几年,这几千个日日夜夜,小彦鑫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没有吃过一顿安生饭。小彦鑫也从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长成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姑娘了。这期间,姐姐和妹妹先后恋爱成家。彦鑫人长得漂亮、勤劳、贤惠、孝道,在本村及周围村庄是出了名的,无人不晓,无人不夸,而她的婚姻问题却成了老大难。并不是彦鑫没有意中人,也不是没有人看上她,而是她有一个特殊的条件,无论嫁给谁,都必须连同妈妈带过去同爱人一起共同赡养老人——就是这个条件蹉跎了她的青春,耽误了她的婚姻。
一年年过去了,爸爸心疼她,劝她说:“找个合适的人家嫁了吧,逢年过节来看看妈妈,尽尽孝心就可以了。”可她不忍心,爸爸粗手大脚,不会照顾人。妈妈辛勤劳作了大半辈子,为撑起这个家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现在病了,决不能为自己再让妈妈的病体受半点委屈。姐妹同情她,劝她说:“放宽条件,结婚吧,妈妈由咱姐妹三人轮流照顾”,可她不放心,怕姐妹心有余而力不足,摸不清妈妈的起居规律和饮食习惯。另外考虑到姐妹都有事业和家庭,怕她们分了心,受到损失,她还是一如既往地照顾着妈妈。婶子大娘心疼她,劝慰她说:“孩子,你已尽心了,能照顾妈妈这十几年,也说得过去了,可不能为了妈妈的病体而耽误了自己的一生啊。”可彦鑫还是不答应,她决心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为了妈妈,她宁可不嫁。
彦鑫的孝心感动了乡里乡亲,感动了亲戚朋友,也打动了另一个具有孝心的青年,那就是本镇李家河崖村的李金金。小李是个好青年,他向父母表达了愿意同彦鑫一同照顾妈妈的意愿。可父母考虑到种种困难,劝他别去揽这份重担,说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彦鑫妈妈的病体康复无望,好转的希望也非常渺茫,一旦把担子接过来何时是个头呢!可小李深为彦鑫的事迹所感动,铁了心也要和彦鑫分担这个重担。有情人终成眷属,2010年,他们登记结婚了,不久小李便陪同彦鑫把妈妈接到李家河崖他们的新家,两人共同担起了照顾瘫痪妈妈的重担。
十六年来姐姐和妹妹也帮了彦鑫不少忙,在经济上精神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但她们都有家庭,有孩子,帮忙是一时的,不能像彦鑫那样全身心投入,全心全意地照顾妈妈。她吃的苦,受的累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在她的照料下,妈妈的病体,不但没有恶化,而且有了好转。更可贵的是,妈妈卧床十六年的病体没有生过一次褥疮,没有因大小便失禁而烂掉一床席子。为防止妈妈常年卧床而身体发生病变和肌肉萎缩,她天天定时给妈妈做按摩,并帮妈妈定时活动手脚。夏天用三轮车把妈妈
推到通风阴凉的地方去乘凉,冬天把妈妈推到室外去晒太阳,以增加本身的抵抗力。妈妈的卧室(实际上是病房)收拾的井井有条,干干净净的。墙是白的,地是净的,床是舒适的,没有一点灰尘。床上应有尽有,夏有单,冬有棉,常年保持洁净,没有一点异味,亲戚邻居都夸:“于国兰(彦鑫妈妈的名字)真是养了个好闺女,这病房收拾的比旅馆还干净。”
现在,赵彦鑫已经29岁了,孩子也快两岁了,因小李忙完地里的活,还要外出打工挣钱,彦鑫实在忙不过来,就把姨家表妹请来帮忙照看孩子,自己好腾出精力全身心照料妈妈。
十六年来,妈妈虽然失语,但她的心里不糊涂,每当亲戚邻居来看她,她都会流着泪望望女儿抬抬头(实际是点点头)表示对女儿的感谢和理解。
好人总有好报!希望彦鑫妈妈的身体早日康复,以减轻这孝顺女孩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