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客带火乡村游
河南林州,红旗渠的故乡。这里山多坡广、土薄石厚、干旱贫瘠,如何让薄田长出“钱袋子”,倔强的林州人琢磨将劣势变成优势:山地坡地搞传统农业不行,那么搞坡地经济、休闲农业行不行?
政策推动,大批创客返乡创业,带火乡村旅游。全市发展农家乐580余家,从业人员7000人,年营业额达2.3亿元,带动1.5万名农村人口脱贫致富。去年,全市接待游客571.7万人次,综合收入12.5亿元,分别增长8.4%和10.5%。雨晴楼、桃花嫂子面馆等9家农家乐入选中国乡村旅游金牌榜。
大学生返乡,能人牵头,让荒山变成果蔬园、观光园
沿林州洪谷山大道驱车西行10公里,进入合涧镇肖街村。一排蓝白相间的房子坐落在青山怀抱里。屋后果木满山,房前鸡鸭满圈。不远处,几台大型钩机机声隆隆……这里是合涧镇泽林生态园。
问起园区状况,生态园负责人申长运胸有成竹:“这是去年新栽的山楂、核桃、葡萄,3年后就能实现收益!”
“90后”申长运,2013年大学毕业就瞄上了林州西部的千亩荒山,他和女朋友吕淑玲一起回到家乡,开始了艰辛的创业路。
刚开始,许多亲朋好友质疑:生态园投资大,回收成本周期长。“红旗渠畔美太行,一直是我的梦想,我们都是学农业的,应该学有所用。”申长运夫妻俩说。
恰在此时,林州市出台了一系列开发坡地经济、发展全域旅游的优惠政策,这让小两口吃了“定心丸”。他们先承包1000多亩荒山,又流转了400余亩荒山荒坡。
如今,在修葺好的1000多亩坡地梯田上,一株株小树苗迎风而立。在主干道两侧的坡地里,还各建有几万立方米的蓄水池。“坡地的整理不简单,要用钩机至少耙3遍才能清理干净。再堆砌好,做好梯田,补充优质土壤。”申长运伸出布满茧子的双手。
起初,申长运夫妻俩在山上搭了一个简易的棚子,吃住全在山上。每天靠着蜡烛、手电筒照明,靠三轮车从山下往山上拉水。整整在山上泡了两年,采用深挖掘、锤破石、石上岸的方法将荒山变梯田,采用挖深沟、回填秸秆改良土地、回填农家肥的方法科学种植果树。
经过两年多努力,昔日的荒山重新焕发了生机。观光采摘园容纳了各种时鲜果蔬采摘、休闲餐饮一条龙服务,一个现代化农业庄园初显雏形。
生态园还吸纳了肖街村50余人就业,绿化荒山也为农民就业提供了门路,闯出了一条利用荒山荒坡发展坡地经济、乡村旅游的新路。
“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当创客,在林州已经成为新趋势。”林州市委书记王军说,在风起云涌的乡村创业大潮中,他们是真正的主角,决定着乡村经济社会的嬗变。
发展坡地经济,满天繁星、满山菊花都是“摇钱树”
3年前,还是西装革履、皮鞋锃亮,跻身于生意场;如今,棉布衣、千层底,三更眠五更起,行走田地间……
记者见到茶店镇翟二井村支部书记王留根时,他正在思源观光农业植物园栽植花木。一棵棵茶花树含苞待放。漫步生态庄园,处处洋溢着初春的气息:曲径通幽,一步一景,小桥流水、亭台楼榭尽收眼中。农家的石磨坊、窑洞让游人流连忘返。
茶店镇,因古驿道上的茶铺而得名,薄田瘦地种什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坡地经济,拓宽了山区脱贫致富路。
有了想法,地从哪来?茶店镇政府将茶店8000余亩坡地集中流转,农户每亩每年可获600多元的租金,优先安排在生态沟务工。
思源观光农业植物园占地1000余亩,皆是就地取材,依山而建,顺坡而上,错落有致。
“在农村有亲人、有土地,年纪越大,思乡越切。”王留根说,返乡投资这个项目,一是看好茶马古驿道菊花观光带的优势,二是想回报家乡,“外出打工千般好,不能照顾小和老,让父老乡亲不出村就能把钱赚,我就心满意足了。”
2014年,植物园又集中流转800亩坡地种植菊花,生产、加工开发“太行菊”茶叶系列产品,实现产销一条龙作业。通过发展菊花生态旅游,形成赏菊、采菊、品菊的旅游大产业。
“这里的客栈,躺在床上就能看到星星。”果润农业董事长赵庆林说,游客可以在园区租菜园,园区帮游客种植指定的蔬菜、水果,等到成熟时,游客可以带全家一起来度假采摘。
“能人返乡,绿了山坡,富了山民,小山沟变成了度假村。”茶店镇党委书记宋永强告诉记者,村里坡地多,因地制宜发展坡地经济,这漫山遍野的菊花,就是山里人的摇钱树!
近年来,在乡村创客的带动下,茶店镇的打工潮变返乡潮。2015年12月28日,河南省首批最美宜居小镇新鲜出炉,林州市茶店镇榜上有名。
让返乡创客“回得来、留得住”
当年“十万大军出太行”,带着修建红旗渠的精神、手艺和干劲,为林州争得“建筑之乡”美名,并催生出了不少创业成功人士。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树高千尺不忘根的家乡情结,使他们成为返乡创客,带着资金、经验、乡愁,筑梦乡村旅游。
林州顺势而为、因地制宜,出台发展坡地经济实施意见,制定三年发展规划,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发展经济林、中药材、小杂粮及畜牧业等坡地经济。并推出全域旅游的理念,使200多万亩坡地和众多各有特色的乡村,成为创客广阔的创业平台。
“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当地人居环境、医疗条件、公共服务等跨越式发展,让返乡创客回得来、留得住,真正实现外出打工潮变为返乡创业潮。”茶店镇党委书记宋永强感触颇深。
“表面上看,大城市生活成本高,长期的漂泊感让他们愿意回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家乡有新的发展空间,返乡当创客才有吸引力。”宋永强说,我们必须搭建好政策、服务等平台,配套出台更多务实管用的政策,为返乡创业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宋永强认为,吸引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仅有激情不行,技术匮乏、资金短缺仍是瓶颈,必须破解本领恐慌、资金短板。
“行业技术和知识的匮乏,对市场风险预测不及时,给农民工创业带来困难,搞得不好只能以失败告终。”林州市林业局局长陈安林说。
为此,林州市林业、农牧相关部门围绕农民急需的农业技术,组织“开小灶”式技能培训,进行分类集中培训,引导农民工因地制宜进行创业。
在创客参与和示范下,坡地经济效益初现。全市种植核桃10.6万亩,中药材19万亩,优质小杂粮14.3万亩,“洪河小米”“东岗核桃”和“东岗花椒”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各类规模养殖场户达到7196个,畜牧业产值31亿元。
“政策引导地生金,昔日荒山富四邻。坡地旅游大发展,‘绿色银行’送乡亲。”当地广为流传的方言快板道出了百姓心声。
作者:龚金星 任胜利 编辑:邱忠珲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