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打破两项国外技术垄断

26.12.2017  12:05

    中新网济南12月25日电(记者梁犇李欣)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该省“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进展情况进行通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山东省自2014年启动“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以来,研发成果已填补了两项国内空白,实现三个国际第一,并打破两项国外技术垄断。

    通俗来讲,“透明海洋”就是通过一系列科学手段实现目标海域的“看得清,报得准,道得明”。据山东省科技厅巡视员徐茂波介绍,2014年,山东省科技厅启动实施“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为中国建立全球性海洋立体观测网提供科技支撑。该工程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科研团队,支持项目承担方——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设计完善“透明海洋”工程规划方案。在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自主设置的鳌山科技创新计划中,以“透明海洋”作为核心内容,新设21项研究项目。

    徐茂波说,经过多方几年共同努力,“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成功研制出4000米深海自沉浮式剖面探测观测浮标(Argo),使中国具备了对全球海洋4000米持续观测能力;成功研制了4000米深海电磁采集站,完成海底大地电磁数据采集试验,使中国成为美、德、日之后第四个有能力在水深超过3000米上海域进行海上电磁场测量和研究的国家。填补了两项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

    同时,实现了三个国际第一。“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成功完成对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区域海洋潜标观测网(南海潜标观测网)的维护及扩充,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蕴含丰富多尺度动力过程的南海深海盆的全面覆盖及完整监测;构建了国际上第一个马里亚纳海沟长期连续海洋科学综合观测网;发布了中国首个西太平洋深海潜标数据系统,实现深海数据信息的开放共享,刷新国内外有明确文献记录的实时获取深海数据最长工作时间纪录,标志着中国深海探测和科学研究能力稳步提升。

    “‘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还打破了两项国外技术垄断,加速了观测装备国产化,并取得了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突破。”徐茂波介绍说,中国自主研发的7000米级“白龙”浮标成功布放于中印度洋海盆,实现数据上传全球电信系统(GTS)全球实时共享,打破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率先建立了全球高分辨率海浪—潮流—环流耦合模式,打破了海洋环境预报和海洋动力过程研究对欧美发达国家的依赖。

    徐茂波表示,“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必须长远规划、整体推进、持续用力。下一步,该工程将努力争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加快推动“透明海洋”工程成果转化;将“透明海洋”与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2.0等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深度融合,推动海洋环境大数据和智能超算融合,加快建立完善海洋预测预报系统,服务气象预报、浒苔治理、航道安全等海洋经济发展。(完)

“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山东新旧动能转换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