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银港通”系统上线 实现进口货物质押融资监管

02.11.2015  17:37

齐鲁网 11月2日讯 (山东台 张磊) 青岛“银港通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信息系统”近日正式上线运行。通过搭建智能化监管体系,推进融资信息透明化,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此举有助于改善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环境,提振各方信心,促进外贸增长。

据山东综合广播《山东新闻》报道,“银港通”系统是由青岛港与中国银行、平安银行、青岛银行共同建设的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信息平台,主要服务于从青岛港进口货物的质押融资监管。这个系统通过互联网与港口内部生产系统、银行融资系统直连,实现货物质押登记等数据信息的实时抓取和传递,保证了监管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芳表示,以前银行只是委托港口来帮我看着这个货,这个如果是被其他的一些质押人变卖了或者是做了一些重复抵、质押,银行是不知道的。所以这块通过青岛港自己能够把这些信息明确化,我们都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没有做一些重复抵押的问题,那么银行就可以大胆的去做相关的授信和融资服务。

据世界银行估计,全球80%的贸易均有融资需求,全球14万亿美元的贸易总额中,约11万亿美元使用了贸易融资手段。大宗商品贸易对银行融资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但近年来重复质押、空单质押等风险事件高发、多发,严重挫伤了融资信任。银港通系统通过搭建安全高效的智能化监管体系,解决了大宗商品贸易融资过程中最关键的货物监管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防范监管风险,将显着改善青岛口岸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环境,提振各方贸易融资信心。青岛世纪瑞丰集团公司执行总裁毛显文告诉记者,现在进口的很多的货品其实在国内是有需求的,只是受制于大宗商品需要大的流动资金、需要银行的支持,以前企业说了很多,银行都不相信,因为他没有看到实质性的数据。现在通过第三方的平台,我们的一些进货的信息是非常清晰的,这对我们企业大宗商品的融资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支持。

青岛港是我国大宗商品进出口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年进口量超过1.5亿吨,日均港存量近两千万吨。通过银港通系统,货主可以盘活资产,便捷高效地获得融资;银行可以获得有效信息,保障资产安全;港口则拓展了金融服务功能,稳定了货源。青岛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姜春凤介绍,除了首期上线的进口干散货,未来银港通将覆盖更多货种品类。“青岛港的这种货物品类是十分丰富的。我们现在启动的这个项目主要是做干散货的质押登记,下一步还会拓展到一些冻货,包括青岛口岸的整车进口业务。我们逐步会扩展到更多的货品,实现一个动产质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