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遗体捐献协调员 7年见证200多次生离死别

10.04.2015  17:43

  

  遗体捐献协调员正在与捐献者家属进行交流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被质疑、被否认,也被信任、被感激……面对生离死别,他们的内心也曾备受煎熬,时常在矛盾情感中游走,他们就是遗体器官捐献协调员。2010年之前,对大多数人来说,遗体器官捐献并不多见。而从2012年到2014年,不论是遗体器官捐献人数还是志愿捐献者,我省在人数上都出现井喷的态势。而作为促成这项工作的重要环节——遗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使 命】

  为捐献者家属答疑解惑

  3月31日晚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 器官移植捐献协调OPO办公室主任刘钰和来自江西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单若毅接到南昌市九四 医院 医生的电话:一名在南昌服役的年轻战士由于患有罕见病,生命垂危,其家人表示有意捐献其遗体器官。

  次日早上,单若毅带着一个公文包和一张国家颁发的协调员证件,和刘主任一同赶到 医院 。简单寒暄之后,小单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本《江西省遗体捐献条例》的小册子,一张意愿书,递给这名战士的父亲,而后向其详细介绍了遗体捐献中红会主要负责的工作。

  小单告诉记者,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红会工作人员作为第三方,除了见证整个器官获取过程,还要确定捐赠家属是否属于完全自愿,不论是来自 医院 的还是红会的协调员,都只能负责向患者家属传递介绍遗体器官捐献信息,而非劝说。“沟通上必须设身处地地替捐献者家属着想,但我们的内心里又希望能促成捐献的成功,因为这样能有更多人重获新生,分寸的把握非常重要。”

  【迷 茫】

  五六年前大家看见“遗体”二字就躲

  作为一名“80后”,小单已经算是整个江西省红十字会中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办公室普通职员中资历最老的一个。最初办公室都坐满了同事,然而七年下来,仍然坚持在这个岗位上的只有两个人。小单说,留不住人的原因,最初是因为难,现在是因为累。

  2008年左右,不仅是在我省,全国的遗体器官捐献工作还尚未开展,大多地区都没有正式负责遗体器官捐献的专门机构。然而,从2010年开始,国家卫计委委托红十字会开展此项工作。同年3月,江西省红十字会成立了专门的遗体器官捐献办公室。

  然而,刚开始推行遗体捐献工作的时候,江西作为全国11个试点省份之一,跟全国其他试点地区一样,工作开展非常迷茫。

  “没人教我们怎么做,全国都是在摸索阶段。”那几年,小单和同事们只能是进社区或者到 医院 的重症监护室门口进行宣传,拿着宣传单,张贴海报,几乎所有人都是看到“遗体”两个字就躲,更有人恶语相向。

  【感 慨】

  见证过200多次生离死别内心矛盾

  经过两三年的探索,各地之间相互学习,各省的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慢慢摸索出一套最好的方式,尤其是我省率先出台相关法规。

  2013至2014年是小单感到工作最为繁忙,最疲于奔波的两年。小单说,他最忙的时候,一个月有20多天都是在赶去约见捐友家属的路上。不过,让小单和同仁们感到欣慰的是,这几年来他们的不懈坚持和努力看到了回报。

  据悉,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近278个捐献案例,其中有200多个案例是由小单经办的。他说,“我搬过遗体,捧过骨灰,至少经历过200多次生离死别,人的内心怎能不触动、不矛盾?”(记者 陈诗蕾 文/图)    (来源:南昌晚报)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绿色中国 加速前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