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邢家渡引黄闸配套工程开工缓解用水紧张
“工程完工后,山东省济阳县、商河县和天桥区118万亩农田的灌溉将得到保证,无论黄河来水多少都不会受影响了。”日前,济南市邢家渡引黄灌溉管理处办公室副主任靖庆生告诉记者,受黄河调水调沙和干旱的影响,今春灌溉引水量减少,造成下游无水可用,而邢家渡引黄闸配套工程的开工,将有效解决黄河流量小时对北部粮仓引水的制约。黄河河床下降致引水困难
自2002年以来,受黄河上游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的影响,黄河河床遭受严重冲刷,使引黄闸前水位多年来无法满足正常引水条件,特别是今年以来,黄河河床经过十余年的冲刷下降1.6米,致使灌区引水更加困难。靖庆生说:“为缓解春灌需水高峰时的用水矛盾,灌区自2月份开始提闸引水,但直到3月中旬灌溉高峰,渠道引水流量始终未超过20立方米每秒。”今年春灌引水76天总量仅为7662万立方米,远低于正常年份的引水50天总量11000万立方米。同时,由于主干渠引水流量小,造成灌区下游无水可用。新建提水泵站可缓解用水紧张
今年全市范围内均遭受干旱,为保障黄河北部地区安全使用黄河水,济南市上半年在邢家渡引黄灌区渠首建设应急临时提水泵站,提水能力为每秒12立方米。临时泵站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确保了济阳和商河的城镇供水安全,但仍然无法满足灌区用水需求。靖庆生告诉记者:“市政府决定在邢家渡引黄闸前进水闸处建设永久性提水泵站,设计流量为每秒30立方米,预计明年3月底前完工,届时,济南北部地区的灌溉将不再受黄河来水量多少的影响。”记者今天在施工现场看到,4台挖掘机正在清理河道,工程设计扬程4.42米,总投资约3800万元。老泵站见证北部粮仓灌溉史
在新建提水泵站的东边,有一处荒废的提水泵站裸露在河床上,多数人并不知道其作用。据施工人员介绍,这是邢家渡早期的引黄闸,建于上世纪70年代,后来随着改建被填埋,这次建提水泵站让它得以重见天日。记者看到,这个引黄闸为6孔闸,几乎与黄河水面持平,过去黄河水量大时可通过该闸自流至灌区。当地村民表示,济阳县、商河县和天桥区一直是济南重要的粮食产地,有着“粮仓”之称,而邢家渡一直是“粮仓”灌溉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