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政府+市场,为农村中小污染企业找到生路
11月29日下午,走进邹平市道旺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没有闻到一丝异味。“现在基本上都是自动化生产,中间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都集中处理,只有产品刚下线时,凑上去闻,才会有一丝丝的味道。”老板李道旺检查着新下线的法兰说。
“我是临池镇双青村的,从2009年开始从事电镀行业。说是开厂办企业,其实也就是个小作坊,知道电镀有毒,但也全是手工操作。”李道旺的厂子搬进电镀中心还是2016年的事。
曾经,规模小、数量多、布局分散的中小电镀企业,大多缺乏完善的废水、废气、废渣处理系统,政府监管难度大,逐渐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一个污染源。邹平市临池镇应急办副主任李昌飞直言:“让规模不太大的企业自己上马治污设施,不太现实,一来投资大,二来运营监管也困难。”
众多中小电镀企业难逃被清理掉的命运?
几年前,临池镇提出了“集中治污”的思路:由政府出面,协调有实力的企业建设电镀园区,中小电镀企业缴纳租赁费入驻,它们产生的“三废”由园区收集,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为此,临池镇专门邀请相关人士进行可行性研究,随即开展集中治污的试验。
他们选择在南山村的一处闲置砖场建设园区。“这个选址颇有讲究。”李昌飞说,砖场已经停产多年,土地处于闲置状态,把电镀园区建在这里,可以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
园区内,不论镀锌,还是镀铬、镀镍,工艺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自动生产。“企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解决了传统生产模式下电镀产业与环保之间的矛盾,分散的电镀小企业往往缺乏处理‘三废’的需求与动机,政府牵头,组织企业筹资建的集中治污中心,成为了二者之间的纽带。”李昌飞介绍称。
2015年,占地3.9万平方米的兴忠电镀中心建成,先后有42家大中小企业入驻,日处理废水1600立方米。
2017年,更多的电镀企业提出入驻要求。2019年,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完工,增加了镀铜、镀金等项目,目前二期已经有41家企业签约入驻。
在兴忠电镀中心副总经理朱梅义看来,这种“三废”处理方式效果不错。各车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硫酸雾、盐酸雾、硝酸雾和铬酸雾等均得到了有效的收集处理,并达到国家有关电镀污染排放标准;废水经过场内污水站“还原、絮凝沉淀、砂滤”分质处理后进入反渗透出水,并全部回用不外排;生活用水经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于厂区绿化浇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危险废物均委托专业化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
厂子搬进电镀中心,李道旺的电镀厂的产量由每天7吨上升到30多吨。他表示:“以前的小厂环评不过关,面临随时关停的风险,有大单也不敢接。现在,政府帮我们想了这个办法,我们生产没有了后顾之忧,电镀的产品现在都卖到日本了。”
电镀中心还投资2000余万元,利用厂房房顶2.1万平方米的空间,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发的电可解决中心五分之一的用电量。
集中治污,给曾经的不合规电镀企业找到了生存之道,年利税平均在2000万元左右。目前,电镀园区服务范围已经从本市扩大到济南、潍坊及河北等地,不仅服务原来的小作坊、小企业,也为华为、美的等大厂家提供配套。
农村大众报记者 郭杰 通讯员 李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