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的1426天:从未离开 继往开来
离开1426天后,郭树清又回到他熟悉的北京金融街。
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从曾任职的中国证监会——金融街19号富凯大厦,入主中国银监会——金融街15号鑫茂大厦。
翻看简历不难发现,18岁的郭树清到四子王旗红格尔公社插队之后,就成为一名“知识青年”。此后30多年,他几乎都在与经济金融“打交道”。
带着早年浸染的体改委与“巴山轮”一代浓烈的理想主义气质和理论积淀,以及各经济金融岗位长期工作的经验,郭树清在证监会主政期间曾锐意改革。如今,面对资产负债均已翻番、多重风险埋伏的银行业,他在“拆弹”时,雷厉风行中会不会多一份小心翼翼?
金融改革先锋
尽管济南与北京相隔400多公里,但郭树清从未真正离开金融媒体视线。
一方面,在任山东省长近4年里,郭树清几乎会遍了金融监管机构和系统内重要机构负责人;另一方面,在郭树清的大力推动下,山东金改成果卓然、屡见报端,受到业界学界认可。在他上任不到半年,即2013年8月,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这份被称为山东“金改22条”的指导下,山东的金融举措在全国范围内创下多项第一。
除此之外,郭树清上任不久,就在中央经济金融相关部委“海选”,为山东省大部分城市标配一名“懂金融”的副市长,此事在京城一度引起轰动。自2013年7月12日起,新任副市长们陆续赴山东报到。在郭树清带领下,山东金改掀起浪潮,金融短板迅速补上。山东省金融办副主任初明锋2016年表示,金融业已发展成为山东经济的支柱产业。2016年,山东省新增上市公司17家,达268家,实现境内上市公司17市全覆盖;新三板挂牌企业新增234家,达570家。
在郭树清赴山东主政前,留给大众印象最为深刻的应该是他出任中国证监会主席那段日子。
彼时的中国资本市场被称作“郭树清时代”,郭树清任职506天,发布通知、规则70条,平均7天发布一则新政的他被媒体冠以“郭旋风”之名。
市场惊叹于各种新规、新政的快速和全方位,郭树清大刀阔斧的改革也获得颇高评价。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强化上市公司分红制度、推出改进后的退市制度、推出中小企业私募债、增加IPO审核透明度、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引入QFII、RQFII等长期资金等。此外,他上任之初曾放言,对内幕交易“零容忍”。
在郭树清任期内,转融通、新三板等相继面世。在促进分红、打击证券违法违规行为上,这一时期的证监会成效显著。如,2012年共受理证券期货违法违规线索380件,比2011年增长31%;2012年,境内上市公司实际现金分红4772亿元,同比增长22%。
经济学家陈志武说,“郭树清担任证监会主席的时间虽短(任职期短于以前各任证监会主席),但影响深远。
他改变了中国金融市场的生态环境,使行业更加充满活力,竞争和创新成为现实。”
除资本市场,改革还触及证券监管体系自身,包括证监会干部轮岗、大幅削减行政审批、增加透明度,等等。郭树清任内,证监会成为最透明的部委之一。有媒体称,从新闻通气会的数量看,证监会仅次于外交部。
学术不忘初心
18岁的郭树清到四子王旗红格尔公社插队之后,就成为一名“知识青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学位后的30多年间,几乎都在与经济金融“打交道”。
在不少熟识郭树清的人看来,开阔的大局观、扎实的经济学功底、独立的思考精神,或许就是郭树清敢于改革、敢为人先的底气所在。
外界给他的“标签”还不乏儒雅、谦逊、低调等。这些评价的确与他“学者型官员”身份相符。
1984年至今,郭树清笔耕不辍,发表研究论文、文章300余篇,并出版《比较价格体制》、《在过剩与贫穷之间》、《直面两种失衡》等10余部著作。1994年,郭树清凭借《企业与银行关系的重建》及《我国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资金筹措》两篇论文,两获中国经济界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此后,他担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导师,门下学生包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丁志杰、中投公司副总经理祁斌等。
2010年11月20日,以吴敬琏、周小川、郭树清等人作为主要贡献人的“整体改革理论”获得第三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获奖的“整体改革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最具代表性的经济理论之一,它主张推进配套改革,在搞活企业、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实现宏观经济管理模式转换等方面相互协调,对构建市场经济的基础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时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的郭树清当日出席颁奖仪式。在媒体“围攻”采访一同获奖的央行行长周小川时,郭树清以幽默的方式为其解围,称“这个场合还是讨论学术问题”。
这位“学者型官员”常以独特的幽默拉近与记者的距离。金融圈流传较广的一则是:一次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当记者问,您都喜欢哪种运动?是打高尔夫,还是网球时,他出人意料地答,在家洗碗。并很认真地解释:我觉得洗碗是很好的饭后运动,只要在家吃晚饭,我就会洗碗。(中国证券报)
编辑:胡立荣 责任编辑:温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