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生来就具藏品基因

22.01.2015  13:11

  温州市一位集邮发烧友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关注银行卡的。他说:“自从银行卡‘换芯’之后,许多人就认为在未来全面作废的磁条银行卡将成为适合收藏的‘现代文物’。眼尖的人就盯上了新出现的部分稀有卡品,价格也被越炒越高。”事实上,银行卡收藏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起步,只是关注的人很少。
  张先生表示:“银行卡是我国金融业的特殊载体和实物佐证,具有文物般的历史价值;其规格统一、图文并茂、制作精美,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知识性。这些都有助于成为收藏品。”据他介绍,上世纪80年代,我国刚开始发行银行卡时,国内几乎没有人把它当做收藏品,直到一些海外藏家闻讯而来,收购这批银行卡,国人才初步认识到银行卡自身是有价值的。尽管萌生了收藏意识,但当时银行卡发卡数量少、办卡条件高,国内只有极少数的持卡人士,根本形不成市场。比如1985年“金珠海”卡推出时,要求客户需在中行存款1000元以上才可办理,能达到此条件的当时一般是企业家。
  之后的10余年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银行卡飞入千家万户,成为真正的“第四类货币”。进入21世纪后,银行卡收藏市场初见规模,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甚至连银行自己也推出了收藏用途的银行卡。2007年9月12日,建行与VISA推出的“VISA姚明卡特别珍藏版”,以45万元人民币价格拍卖成交。拍卖完成后,模版被当场砸毁,以表明藏品的全球唯一性。
  有分析人士表示,未来随着指纹支付系统等新型信息系统的开发、完善和使用,终有一天银行卡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到那时再翻看现在的磁条卡那就真的是“文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