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到2025年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海洋生态岛
近日,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省发改委正式印发《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把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要务,把绿色发展作为根本前提,把固防守疆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提出建设蓝色生态之岛、休闲宜居之岛、军民融合之岛,打造“碧海青山”国家品牌、“海上仙岛”度假胜地、“固防守疆”海岛样板;到2025年,基本建成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
长岛隶属于烟台市,地处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是渤海咽喉、京津门户、海防要塞,在国防安全、生态安全、海上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规划》提出,充分发挥长岛区位、生态、资源优势,打造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海洋强省和美丽山东建设的重要举措,对探索建立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生态建设与军民融合、民生改善协同发展,加快海岛型地区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范围为长岛151个岛屿和所属海域,岛陆面积56.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4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87.8公里。规划期为2018年—2025年,展望到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争创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区、旅游度假区和5A级旅游景区。到2025年,综合试验区基本建成,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海洋生态岛,争取设立海洋类长岛国家公园。到2035年,建成国际一流的海洋生态文明岛,成为国际海岛保护发展的典范,建成“山青、海蓝、林茂、岸美、滩净、城靓”的生态海岛。
在空间布局上,将建设生态涵养、休闲度假、运动观光三大功能区。生态涵养区,重点包括砣矶岛、大钦岛、小钦岛、北隍城岛、南隍城岛和附近海域。休闲度假区,重点包括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庙岛、小黑山岛、大黑山岛和附近海域。运动观光区,重点包括南五岛和北五岛间的中部无居民岛屿和周边海域。
《规划》从突出生态保护、推进绿色发展、深化军民融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等方面对综合试验区建设进行了部署。为增强上述重点任务支撑,《规划》确定了生态保护、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4类3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140亿元。
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将把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要务。《规划》要求,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编制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禁破坏生态系统功能的开发建设项目。严格落实海洋功能区划,除必要的交通、生产、生活设施外,停止围填海活动,逐步清理围海及陆基养殖设施。
此外,严控人口增量,实行差异化人口发展政策,优化人口布局,逐步减少有居民岛数量,促进生态保护和恢复。
为确保目标实现,《规划》制定了一系列力度大、含金量高、覆盖面广的保障措施。
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统筹推进相关行政区划调整,设立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党工委、管委会,赋予市级经济管理权限。研究整合、重组试验区内各类保护区功能,建立生态资源环境统一管理机制,实现试验区内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保护和管理。开展生态GDP考核试点。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在加大财税投融资支持方面,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向长岛倾斜,每年不低于1亿元。2018年—2020年,省级每年安排长岛地方政府债券额度2亿元,由省财政给予贴息补助。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公路建设等基建类资金对长岛给予重点倾斜。长岛海水淡化项目用电暂按居民合表电价执行。支持长岛组建休闲度假岛建设投资公司。
在强化人才智力支撑方面,放宽人才招引通道,拿出一定数量的岗位招聘具有长岛或者周边地区户籍人员。从2018年起,将长岛列入省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实施区域。支持长岛逐步提高乡镇工作人员补贴标准。加大干部双向交流力度。
在推进规划实施方面,尽快出台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条例。建立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召集的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推进规划政策研究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