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力推“健康青岛”建设 探索医养康护一条龙服务

10.06.2019  11:20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六月的青岛,草木勃发。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大会今日起在此间举行,全球健康产业大咖集聚西海岸,论道“健康”,探讨如何在大健康产业的竞争中抢占先机,体现健康中国的服务、理念、技术和价值。

  恰逢上合青岛峰会成功举办一周年,再迎盛会的青岛,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持续放大峰会效应,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打造“健康中国”新示范

  青岛健康产业呈蔚然之势

  百亿级规模,主打“健康+科技”,中国首个健康科技主题的产业小镇落户青岛,成为青岛健康产业的最大亮点。项目最受关注的,还是将科创、康养、教育等产业集聚的未来产业模式,以健康和科教为主导的五大产业板块,将对新兴产业人才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位于上海与深圳的东方医谷小镇,在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企业集聚效应。国科健康科技小镇项目执行指挥徐正岱说,从上海到深圳再到青岛,纵跨中国南北的这三个带有医疗属性的产业小镇,背后都孕育着中国医疗科技事业的巨大变化,代表了中国为世界健康产业做出的探索布局。“这三个小镇实现联动崛起,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将把国科健康科技小镇打造成为‘健康中国’的新示范,成为‘政、学、企’三方合作的成功典范。”徐正岱说。

  健康小镇的崛起,只是青岛发力健康产业的特写。2019年4月,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发布《健康产业发展攻坚行动方案(2019—2022年)》,提出谋划和推进一批模式业态新、技术含量高、引领作用明显、带动效应显著的重大项目,建成2至3个产值过百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健康产业集聚区,初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一批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和优势的休闲度假、滋补养生、体育健身、健康旅游等特色健康服务业园区已初具雏形,为青岛新旧动能转换积蓄新力量。

  通常提到健康产业,都离不开一个“”字。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双向音频远程、慢病监测、区块链医学等高科技将在医学领域大范围应用;AI智能等信息化技术能够提升诊断治疗的智能化水平;健康产业还可以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实现国际合作与资源共享……精准化、智能化、融合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意味着健康产业有着非同一般的广度与深度,并日益成为链接其它产业的新纽带。

  聚焦国内外高端、高质、高新企业和机构要素资源,市卫健委围绕健康产业发起多场攻坚战,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目前已汇集各类健康产业项目100多个,现有已签约和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大健康产业提供了广阔市场。打赢健康产业发展攻坚战,首要还是全面提升医学技术水平和健康服务能力,为市民提供更高端和更高品质的医疗服务。韩国延世大学医疗院青岛医院、新世纪妇儿医院等高端医疗机构落户青岛,杰华生物、华大基因、海信数字化手术室解决方案等一批模式业态新、技术含量高、引领作用明显的健康产业项目加快培育,未来我市还将积极引进多家优质医疗机构,为市民提供高质量诊疗服务。

  深化医改增强市民获得感

  青岛探索医养结合新路径

  健康是未来产业,和每一位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我市持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围绕困扰百姓的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出台切实举措,不断增强市民医疗保健的获得感。

  药品采购控费是减轻群众医疗负担的重要措施,努力降低虚高药价是增强群众获得感的题中应有之意。我市深化部门联动控费机制,医疗费用增幅明显回落;开展居民医保费用按区域人头总额预付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110个病种实行按病种收费;成立省内首个跨区域药品采购联合体,80%的药品达到全国最低;全面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在18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施部分药品“一票制”,仅这一项,就减轻群众负担20.2亿元。

  家庭医生通过签约服务满足居民的多样化服务需求,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面,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实施方案,并对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签约居民免费提供7种基本药物,目前全市组建了1512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269万人享受了签约服务。

  将中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作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我市引进建立10个国医大师工作室、70个知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建成133个国医馆,镇街以上医疗机构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联结合、养医签约、两院一体、居家巡诊”,这是我市独有的医养结合新模式,作为国家确定的全国第一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青岛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融合发展、全面覆盖”的医养结合服务形态,初步实现了医、养、康、护一条龙服务。我市设立的长期护理保险,将失能老人的基本生活照料纳入职工护理保障范围,初步破解了“医院不能养、机构不能医、家庭无力护”等困局,更是全国首创。

  聚焦“互联网+”,

  智慧医疗在岛城落地生根

  通过互联网技术赋能传统医疗产业,已经成为大健康产业的新航向。

  “这表不仅能够测心率,而且还有定位功能、紧急求救功能,一旦我们身体不舒服,或是有什么紧急情况,一下子就能跟护理员、急救中心联系上。”在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中康颐养护理中心,来自北京的王先生向记者展示手腕上的智能穿戴设备,“互联网+医疗健康”新业态中的智慧养老正在青岛落地。

  “穿戴设备只是我们智慧养老体系中的一环,这块手表的背后是我们整个云平台在支持。”中康颐养护理中心张彦琼院长告诉记者,护理中心配备了24小时紧急呼叫和监控系统,运用移动智能化管理系统,视频监控、呼叫对讲、无限定位等功能,实时监控老人的安全,通过搭建远程会诊平台实现与国内顶尖医院的医疗会诊与合作,在集合众多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养老智慧云平台。

  利用科技的力量,我市的智慧养老已经深入社区,一块手表就可以解决老年人的衣食住行需求。中康爱邻里社区居家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中心已经在西海岸试点运行,据瑞源集团总裁办主任苏瑞丽介绍,他们在小区内部建立养老服务中心,以会员的形式引入老年服务对象,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设备、互联网提供技术支撑,让老人在家就可以享受到24小时上门就诊、健康管理和家政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特别是5G时代的到来,医疗服务将进一步打破空间限制,医疗体系将发生重大的结构性变化。下一步,我市将聚焦“互联网+医疗健康”新业态,引进社会力量创新发展健康医疗业务,推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养老等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促进“互联网+”与医疗服务、药学服务、分级诊疗、公共卫生服务的深度融合。

  目前全市有3家医院获得了互联网医院牌照,有23家医院建成远程会诊中心。“互联网+”医疗,必将带给我们更多不一样的、想不到的便捷体验。

  健康是享受幸福生活的前提,更是城市开创美好未来的根基。聆听国际前沿声音,把脉青岛健康产业,以“人人得享健康”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青岛健康大会,在推动中国健康产业比肩世界、引领全球健康产业跨越发展的同时,也必将为健康青岛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助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健康青岛,未来可期。


相关阅读
  5月28日,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