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青岛市北区全民健身亮点多
2015年,青岛市北区全民健身工作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发扬“包容 创新 激情 超越”的市北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性开展工作,大力推进社区基础健身设施建设,全区健身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全民健身设施条件逐步改善,各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群众体育活动,居民身体素质明显提高。
抓重点,强特色
全面完成各项重点工作
区委区政府将为社区配备群众性体育活动器材列为2015年区办实事。根据群众意见,采购了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网球拍、足球、篮球、太极功夫扇、柔力球、健身球、便携式毽球架、广场户外音响等15种18768件活动器材。目前,各社区群众已经使用器材,满足了他们在社区开展健身活动的需求。
高品质完成体育街二期工程改造。改造过程中,全部采用商砼混凝土方式完成各区域4369平方米的基础施工,3个羽毛球场地全部换装了悬浮式运动地板,笼式足球、门球场重新铺设了植草密度值高的人工草坪。安装了40件风帆系列、健身路径、儿童活动器材,增加了5个新型运动器材——轨道象棋。休闲区增加了2个白色膜结构休息凉亭。羽毛球场、笼式足球场全部采用最新工艺的链条式围网,耐冲击力、牢固性等特性进一步提升。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人群健身使用需求。休闲区、儿童活动区增加了14个休闲椅,使老人、儿童在活动之余有休息的地方。各场地内全面采用优质塑胶地面,具有防滑、耐磨、美观等特点。伸展器材和轨道棋,使群众健身时体验到了健身房的感觉,深受欢迎。
做好事办实事。在四方奥林匹克体育公园更新5个笼式足球场地和一处多功能运动场。
抓组织,带队伍
构建全民健身服务网络
加强组织领导是开展各项活动的重要保证。健全的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使社区居民健身更加便捷。
拓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在全区开展了“健身活动进社区,健身服务进社区”活动,动员、组织各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入社区,推广了“大舞”、“导引养生功”等健身气功习练方法。
举办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邀请了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专家讲座,经考核合格的70名学员获得“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选送30 人参加国家级、一级、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不断提高指导员的业务素质。目前, 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志愿服务遍布在各街道,在各社区均建有健身骨干队伍。对部分晨晚练健身点进行支持,支持区武术健身协会参加省健身气功比赛,为每位运动员提供了比赛服装。
体育运动协会发展迅速。针对该区群众体育活动的特点,成立了钓鱼、足球、象棋、乒乓球等多个体育协会,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体育经营项目日益丰富,规模不断扩大。
做好国民体质检测工作。下发了国民体质检测工作方案红头文件。组织召开了准备会,在辽宁路、合肥路街道和老体协设立了监测点。组织1600余人完成了监测工作。组织水清沟街道和洛阳路街道的264名受测人员参加了2015年全国第二届“社区体质达人”通讯赛。
重策划,找重点
群众体育成果丰硕
从2015年1月一直到年底,都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贯穿全年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使全市群众体育活动在后奥运时期开创出了一个良好的新局面。
组织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以“科学引导,全民参与,快乐健身”为主题启动了2015年市北区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先后组织了太极柔力球比赛、社区及机关乒乓球赛、“导引养生功”健身气功比赛、社区及机关篮球赛等赛事。今年创新了报名方式。在区政务网、区体育局的网站上和市北微信公共账号“微市北”上公布赛程,以吸引不同年龄、群体的社区群众参与,方便群众咨询、报名。同时,各街道的体育活动精彩纷呈。135个社区举办314场趣味运动、竞技比赛及展示活动。共计有8万人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活动和比赛。举办了“胜道-市北”杯乒乓球联赛,来自机关、企业、学校、部队、社区、体育协会等近200多名乒乓球运动高手参加了比赛。显示了市北区乒乓球运动的蓬勃之势。
组织参加市级健身活动。19个街道社区群众、跑酷俱乐部的会员参加了元旦万人健康跑、市全民健身日、横渡汇泉湾、2015年全国徒步大会青岛站暨青岛市第四届徒步大会等活动。市北区武术健身协会代表青岛市参加了香港国际武术节,获得健身气功和集体项目的第一名,个人项目11个第一名。组队代表青岛市参加了省健身气功站点联赛东区分赛,获团体一等奖。
从年初到岁末,社区、企业、机关,群众体育活动热潮不断,各类人群参与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充分展现出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丰硕的群众体育成果。
抓基础,上设施
打造八分钟健身圈
积极为广大居民提供健身活动场地,在辖区内的公园、闲置空地、街头和楼群间配置布局合理的健身设施,极大地方便了群众锻炼。
健身路径多点布局。在14个街道先后新建了40处健身路径,安装了283件适合不同人群使用的器材,群众可以不出大院、不出小区就可以进行锻炼。打造了11个小型健身广场。在浮山后五小区、老年乐园、海伦小区等处,新建了11个多功能小型健身广场,安装了117件健身器材,方便群众就近组织一些健身活动。
新建了5个社区健身中心。在浮山后社区、同安路社区、孤山社区、海伦街道、河西社区等处新建了室内的健身中心,使群众就近体验到了健身房的感觉。新增7处笼式足球场地。在体育街新增有1处笼式足球场地,为市北区群众提供了健身好去处。其中多功能运动场是集足球、篮球、排球和羽毛球运动为一体的新型场地,非常适合不同运动需求的健身爱好者使用。
抓热点,寻突破
全民健身创新发展
近年来,在健身设施的使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器材损坏严重、维修难、维修慢等问题。对此,该区在全省率先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了中标企业负责全区健身设施、器材的巡检、维修工作,初步解决了健身器材维修难、维修慢的问题。《中国体育报》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得到了省、市体育局的肯定。共组织巡视了350处健身设施,检修了4600件健身器材,更换了535个零配件。
创新开展政府购买健身服务试点工作。2015年,投资38万元用于扩大购买健身服务的试点工作。优先面向部分困难家庭、社区群众等人群发放“市北区全民健身券”1.4万张,积极引导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并为每位持券的参与人统一购买了团体意外伤害险。此举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和省、市体育局的肯定。
2015年,市北区体育局通过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工作,全民健身设施得到不断完善和补充,特色群众体育活动得到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社团组织不断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健身活动中,产生了良好地示范作用和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