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扶贫扶志扶智三驾齐驱
“高新区现有贫困户586户、贫困人口1587人,年人均收入都不到4000元。”9月7日,在谈到全区扶贫解困工作时 ,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玉星语气中充满感情,“作为全市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和创新高地,高新区要勇于创新,发挥科技资源、智力资源密集优势,扶贫扶志扶智三驾齐驱,造血输血双管齐下,让全区百姓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保障先行 让阳光普照困难群众
马玉星表示,为了使困难群众均得到有效帮扶,高新区突出“政策保障一户不漏、专项救助一个不少”主线,全面提高社会保障能力。目前,全区集中供养率超过80%,率先完成全市五保集中供养率70%的要求。
高新区以城乡低保户、五保户、低保边缘户以及患重大疾病无自救能力的低保户为主要对象,将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城乡低保家庭1.1倍的纳入低保边缘户,并将住院报销比例由原来的50%提高到70%;对致贫的困难群众符合标准的纳入低保、五保或专项救助。全区农村低保对象168户278人。同时,按照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农村低保标准已提高到每年3300元/人,标准水平在全市最高,已发放低保补助金52.09万元。
扶志扶智 帮助困难群众就业创业
“扶贫要先扶志、扶智,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难题。”马玉星表示,为此高新区全面实施村(居)民就业定向培训,充分激发有能力的贫困户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就业创业增加收入。为了调动培训机构积极性,高新区以发放培训补贴形式购买服务。同时,定向培训企业所需技能人才。
高新区积极帮助困难群众家门口实现就业。出台相关就业补贴政策,对区内企业(含人力资源公司)招用经管委会劳动保障部门推荐的劳动力,且与之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的,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综合补贴。每年定期开展“春风行动”招聘会,免费为求职人员开展就业服务。鼓励困难群众自主创业,去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47万元,组织自主创业培训超过200人次。
打造平台 搭建扶贫解困长效载体
马玉星表示,高新区将打造高标准民生保障服务平台,为长效帮扶群众脱困搭建载体。一方面,建设集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外来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失地农民培训就业中心、阳光民生服务中心、劳动保障(争议仲裁庭)于一体的民生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另一方面,加快建立社区服务基站,力争率先在全市实现由社会参与的、高效的社区公共就业服务。
高新区计划依托社区居委会(行政村两委)设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点,配备专业劳动保障协理员。启动建设“数字化就业社区”,为社区、村居就业服务配置自助查询终端,力争3年内实现全区社区、村居全
覆盖。将技能培训、创业助推等基础就业服务工作延伸到最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