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黑摩的"现状调查:的姐365天只休年初一
近日,济南市“两会”召开期间,天桥区人大代表王涛、毕思忠等13人联名提交的《关于打击非法营运、维护交通秩序的建议》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一时间,《济南公交摆渡车叫好不叫座 每天拉200人争不过黑摩的》、《13名代表联名给“黑摩的”开药方 不能让摆渡车打不过黑摩的》、《济南摆渡车摆不过黑摩的 一年亏损几十万》、《升级摆渡车 根除黑摩的》等系列报道占据了各大媒体重要版块版面。时隔三年,一份人大代表的“建议”再次掀起市民对“升级公交摆渡车”与“根除摩的”的热议与争论。(记者 满倩/文 实习记者 张国良/摄)
近日,济南两会召开期间,人大代表王涛、毕思忠等13人联名提交的《关于打击非法营运、维护交通秩序的建议》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实习记者 张国良 摄)
60多岁的大妈,济南本地人,开摩的一年多,她告诉记者,“年纪大了去给人家刷碗都不要,谁那么大年纪了还想着出来拉活载客,不都是为了生存吗?”(实习记者 张国良 摄)
郭师傅,今年64岁,左手有残疾,老家在长清,为了挣钱养活自己,在济南汽车站附近租了个房子,以前在工地上看大门,年纪大了被辞退。现在靠着开摩的一个月没日没夜的拉活,每月能挣2000多元。(实习记者 张国良 摄)
近日,济南两会召开期间,人大代表王涛、毕思忠等13人联名提交的《关于打击非法营运、维护交通秩序的建议》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实习记者 张国良 摄)
齐鲁网济南4月14日讯(记者 满倩 实习记者 张国良)近日,济南两会召开期间,人大代表、毕思忠等13人联名提交的《关于打击非法营运、维护交通秩序的建议》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
一时间,《济南公交摆渡车叫好不叫座 每天拉200人争不过黑摩的》、《13名代表联名给“黑摩的”开药方 不能让摆渡车打不过黑摩的》、《济南摆渡车摆不过黑摩的 一年亏损几十万》、《升级摆渡车 根除黑摩的》等系列报道占据了各大媒体重要版面。2012年,济南市曾对“黑摩的”进行集中整治,时隔三年,一份人大代表的“建议”再次掀起市民对“升级公交摆渡车”与“根除摩的”的热议与争论。
4月14日,齐鲁网记者来到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和济南火车站附近进行实地调研。
“黑摩的”生意比摆渡车好?
“摩的”被冠“黑摩的”,是因为从一开始,就泛指那些在城区非法上路、非法拉货载客的三轮车、摩托车。
“以黑摩的为代表的黑出租扰乱正常运营秩序,影响城市形象,甚至会危害乘客的人身安全。”牵头提出建议的人大代表王涛介绍说,根据他和同伴的调研了解,黑摩的多数车况不佳,有些甚至报废车、改装车,驾驶员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安全意识不高,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闯红灯,随意变道,这些在扰乱交通秩序的同时,对于乘客的人身安全也是潜在的威胁。
“此前,我们认为黑摩的的从业人员是城市的下岗人员、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实际上大部分的从业者是来自周边县市区的无业人员。”王涛说,这样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混入其中提供了可能。
记者了解到,从2009年开始,济南市天桥区开始对“黑摩的”进行整治,历时三年,在2012年时,整治力度空前,开创了“黑摩的”整治工作的“济南模式”,使得天桥区从事“黑摩的”营运的人员减少了85%,数量曾一度被控制在几十辆左右。
与此同时,2012年6月,济南火车站与济南长途汽车站之间开通了公交摆渡车之后,济南市天桥区“打摩办”升级为“窗口整治办”,本以为此举对“黑摩的”市场造成致命打击,结果三年过去了,直到今天,“黑摩的”依然顽强的生存在乘客较多的车站附近,整日与交警“斗智斗勇”,宁可在夹缝中艰难求生。
14日,齐鲁网记者对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及火车站附近的“黑摩的”驾驶人员的生存现状进行了随机调查。在随机采访的二十几名“黑摩的”驾驶人员中,有外来务工人员,有残疾人,有六七十岁没有养老金的老年人,更多的则是中老年下岗职工。
济南“黑摩的”司机生存现状调查:中老年人占多数
为何“黑摩的”屡禁不止?是否真的像有关媒体所报道的那样,“黑摩的”生意比摆渡车要好?
李大姐今年40岁,老家在河北,她开摩的已经有6个年头了,目前居住在堤口庄。李大姐告诉记者,一年365天她只休息1天,就是大年初一,甚至连大年三十她都拉活到半夜12点,“家里两个孩子,儿子18岁,女儿12岁,一个刚高中刚毕业,一个还在上小学,来济南十几年,为了方便每天接送女儿上下学,所以没去打工。”
中午2点多,李大姐依偎在三轮车旁,掏出一袋“老婆饼”,一边嚼着一边向记者介绍着她今天的收入,“从农村来到这么大的城市,就靠着体力活挣点钱养活一家老小,平时一天能拉个100多,假期的时候能拉的多点,赚个二三百,但那毕竟是少数。从汽车站到火车站,要的多的时候也就5块钱,少的3块钱也拉,一个月平均下来能挣2000多,但是一天拉活至少要12小时才行。”
“我刚开始拉活的时候还狠狠心花了四千多买了辆新三轮车,开了两年,被交警扣了,让我交1000多块钱的罚款,我觉得不值,没去交钱,又花了七八百买了辆二手摩的,一直开到现在。”李大姐说,“交警整天来查,有时候突击检查,跑得慢了就被抓住了,车就没了。”
记者问她觉得“苦不苦”,李大姐笑着回答,“不苦。”在她看来,每天花4块钱吃碗面,能够按时接送女儿上下学就很幸福。
比起五六十岁靠着体力活赚钱养家的大叔大妈们,李大姐挺知足。64岁的郭师傅左右有残疾,年轻时被铡草机隔断了手指头,老家长清种了几分地,年纪大了干不动了,就跑来市区在汽车站附近租了个房子花了800多块钱买了辆二手三轮车载客。60多岁的张大妈满头白发,一辈子打工没有养老保险,为了养活自己不给子女添负担,她也开起了三轮车。像郭师傅张大妈这样的中老年人开“摩的”的占了多数。
“打摩”多年为何还在路上?
从2009年至今,为何济南“打摩”多年,“黑摩的”市场仍然屡禁不止?该如何将黑摩的这个葫芦永远摁在水中?
据业内人士分析,“黑摩的”顽固、难治,交警只能对上路行驶“黑摩的”查验证照,证件不全的暂扣车辆,对非法营运根本没有打击力度。“三车”治理的最大困难在于这个群体十分庞大,很多人都是靠车养家糊口,禁运后就业难。另外,还有无业人员爱钻空子,愿意靠“黑摩的”挣钱。
今天下午接受记者采访的黑摩的司机,多数表示“希望政府能够扶持就业,需要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记者从济南天桥区窗口整治办了解到,从2012年起,济南就与市残疾人协会维权出联系,获取了从事摩的运营人员的残疾人名册,达成了对残疾人从事非法运营区别对待的共识。执行当年,就为登记在册的79名从事摩的非法营运的残疾人安置了工作,为6名已超过休年龄的残疾人妥善解决了生活问题。
一方面,“黑摩的”要“疏堵并举、源头治理”,另外一方面,公交摆渡车也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济南“两站”公交摆渡车司机向记者介绍,目前火车站与汽车站之间共有5辆摆渡车,运营时间为每天的早晨8:20到下午18:20,每15分钟一辆,票价1元,一天82个班次,每天平均载客200多人。
下午16点左右,记者从济南火车站出站口向东行走将近千米才发现公交摆渡车乘车站点,从共设17座的摆渡车上,共下来11位携带行李的乘客,乘客下车后,齐鲁网记者乘车体验,此时返回汽车站的摆渡车上加上记者仅有3名乘客,到达汽车站南区附近的公交站牌时一共行驶了10分钟。
公交摆渡车司机认为,一是因为摆渡车上下车站设置在了公交站附近,两站没有直接停放的空间,造成很多乘客根本就不知道摆渡车的存在;二是因为长途汽车站预计天桥附近经常堵车,影响了车辆的周转时间,所以乘客等车时间较长。
包括王涛在内的多名市人大代表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黑摩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得靠摆渡车计划,若所有乘客都能乘坐摆渡车,黑摩的就没市场了,自然会失去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