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能少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官风”之变
“来之前,大家就约定不请客、不应酬,认真履职尽责。”全国政协委员马秀珍说,“‘官念’正‘会风’正,干劲更足。”
“打虎”“拍蝇”“猎狐”“灭菌”……一年来,20多名省部级以上干部落马,万名干部因违纪受处分,中国反腐、反四风、正“官念”走向纵深,同时封堵“边缘死角”。
一些到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表示,反腐事关人心向背,希望继续加强制度建设,扼牢权利“任性的手”。
一份“清单”:治“歪风”正“官帽”,九成人对反腐有信心
向“中饱私囊”开刀、向“歪风邪气”说不,向贪腐犯罪亮剑……中纪委数据“清单”显示,截至2015年10月31日,全国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万余起,13万人受处分;2015年20多名省部级以上干部落马、31个省区市打虎全覆盖。
蚊蝇扰民、虎患忧心。全国人大代表郭乃硕说,一份份反腐“成绩单”震慑强烈,刹住了难刹的歪风,打掉了一些人认为碰不得的“老虎”,“成效显著,百姓拍手称快。”
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91.5%的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满意,90.7%的群众对遏制腐败现象表示有信心。
“腐败减少了,寻租变少了,发展空间更大了。”一些两会代表委员表达了共同的心声。
“两个责任”:不履职必问责,9000干部“摊上事儿”
对“身边人”违纪违规视若无睹、徇私护短,“一把手”带班子“疏于管教”,贪腐风气蔓延,小圈子“腐败共荣”……针对如此种种,全面从严治党再出利剑。
中纪委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全国共有9000多名领导干部因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不力被问责,向全党全社会释放了“不履职必问责”的信号。
“强调落实‘两个责任’,坚持有权必有责、有责必问效、有错必追究,有效解决了一些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问题。”郭乃硕说。
严格问责、倒查追责的利剑高悬,让更多领导干部切实认识到什么叫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全国人大代表张仙蕊说:“现在最常听领导们说的一句话,就是违纪违规、贪污腐败的事儿千万不敢干,不然害了你自己也把我害了。”
一些长期研究党风廉政建设的专家学者表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际上是树立“良医治未病”的理念。各级党委、纪委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才能有效堵住“小错酿大祸”的漏洞,从源头阻断不正之风和腐败滋生的通道。
“筑起制度的防线,用问责倒逼履责,也有利于肃清风气,营造健康的政治生态,让更多优秀党员和领导干部坚守他们的理想和价值观。”马秀珍说。
三条“防线”:1.7万字划出“最严党纪”底线
2015年是反腐制度建设的突破年。历时近两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公布。
把副省级城市“四大班子”主要负责人纳入中央巡视组巡视范围,首次明确巡视组组长不再戴“铁帽子”,用1.7万字为全党划出纪律底线……一系列制度建设成为“防腐”的一条重要“防线”。
与此同时,首次巡视“回头看”,以及严格到“住房面积一平方米也不能差”的2016版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这两道“防线”,威慑力更显具体。
“目前‘打虎拍蝇’已取得不少阶段性成效,还要进一步广覆盖、啃硬骨。”全国政协委员刘金虎说,中央加强巡视工作的广度深度,就是要将全面从严治党从“中字头”部委大院到省市机关再到县乡村组不断延伸,上下联动铲除腐败的土壤。
“三条‘防线’就是要让党员领导干部把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内镌于心、外查于行,心中有个不能碰的纪律红线。”张仙蕊说,把纪律的高压线挺在前面,把制度的篱笆越扎越紧,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贪腐。
代表委员们认为,“铁腕”反腐,全力出击,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震慑力很强,预防和惩治腐败正在实现由严打的治标向制度性治本转变。
“‘无禁区、零死角’的反腐工作让一些人不敢腐了,但反腐工作要想走远、走长、走深,还要有预见性地‘看远一公里’,即从研究预案的角度入手,从更加完善法律法规着手,建立依法反腐的制度体系。”郭乃硕说,要围绕反腐问题,立专业的法、管用的法,从根上建立“不想腐”“不能腐”的法制体系。
作者:刘敏 杨玉华 张丽娜 编辑:邱忠珲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