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开局良好
2016年一季度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的起始之季。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发展新理念,以“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为工作主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着力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大改革力度,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良好开局,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有力支撑。
一季度,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起步扎实,呈现粮油作物长势较好、农产品价格总体平稳、贸易逆差收窄、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保持景气的良好局面。
(一)农作物长势正常,春耕春播进展顺利。据农业部3月21日监测,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为86.2%,同比减少2.6个百分点,比近10年同期平均增加1.9个百分点;冬油菜一、二类苗比例为81.4%,同比减少1.8个百分点,比近10年同期平均增加3.6个百分点。农资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一季度国产尿素、磷酸二铵、复合肥、氯化钾均价分别为1863元/吨、3117元/吨、2814元/吨、3055元/吨,环比同比双下降;玉米、大豆、杂交棉花、杂交稻种子均价分别为30.07元/公斤、6.44元/公斤、225.81元/公斤和70.45元/公斤,同比均略降。农具配备充足、机械化有序推进,3月底全国完成机耕、机播、机械浇地面积分别为9613万亩、946万亩和3126万亩。据农业部调度,截至4月11日,全国已播各类农作物2.69亿亩,完成春播计划的20.2%,进度同比略快。其中,粮食、棉花分别已播13.8%和12.3%,同比略快;油料、糖料分别已播19.3%和74.5%,同比略慢。
(二)鲜活农产品供应稳,农产品质量向好。据对4000个生猪养殖点监测,3月底生猪存栏环比增长0.9%,能繁母猪存栏环比持平,生猪生产止跌企稳、加快恢复。3月份580个蔬菜重点县信息监测点蔬菜产量环比略增,同比基本持平,供应逐步增加。鸡蛋、肉牛、肉羊、牛奶供应充足、生产平稳。一季度水产品产量1237.35万吨,同比增长3.24%;其中,水产养殖产量同比增长3.65%,捕捞产量同比增长1.73%。一季度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6.9%、99.3%和96.8%,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下降0.1个百分点和上升0.9个百分点,总体保持较高水平。
(三)农产品价格总体温和上涨,大宗农产品价格降幅较大。据农业部统计,一季度,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总指数和“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分别为221.19和226.32,环比分别涨12.01%和14.47%,同比分别涨6.81%和8.16%。其中,3月份,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总指数和“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分别为226.3和232.5,环比分别降1.2%和1.3%,小幅回落。一季度除食糖外的大宗农产品价格走势趋弱,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集市均价环比持平、同比下降4.8%,大豆和棉花同比分别下降11.3%、9.1%,食糖价格环比上涨2.4%、同比上涨10.6%。猪肉、生鲜乳、蔬菜、水产品价格上涨,牛羊肉、鸡蛋和水果价格下降,猪肉价格同比上涨35.81%,生鲜乳同比上涨3.6%,蔬菜批发价格同比上涨24.72%,水产品批发价格同比上涨6.15%;羊肉、鸡蛋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0.6%和6.5%,牛肉价格同比略降,水果批发价同比下降18.51%。
(四)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下降,贸易逆差收窄。据海关总署统计,1-2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256.7亿美元,同比下降10.8%,其中,出口和进口额同比分别下降6.6%和13.5%;贸易逆差45.3亿美元,同比减少26.2%。粮棉油糖等大宗产品进口总体减少,谷物净进口296万吨,同比减少37%,食用油籽和食用植物油进口同比分别减少7.8%和增长18.2%。畜产品进口总体增加,进口额34亿美元、同比增长10.0%,其中,猪肉同比增长76.0%,奶粉同比增长24.9%。蔬菜、水果、水产品出口总体趋弱,其中,蔬菜出口额同比减少2.7%,水产品出口额同比减少15.0%。
(五)农产品加工业稳中趋强,农垦发展形势较好。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2月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和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1%和9.2%,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GDP增速0.7和3.8个百分点。据农业部统计,一季度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景气指数为129.3,环比提高6.4个百分点,景气度有所提升,82%的企业原料采购量持平或增长,70.5%的企业盈利正常或好于正常水平,78.9%的企业产量持平或增加,融资困难的企业占比为29.2%。此外,一季度,全国农垦生产形势较好,预计可实现生产总值780亿元,同比增长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