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牵引中国智库服务升级
2016年,“十三五”迎来开局之年,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一带一路”建设也正稳步推进。在此背景下,中国一批新型智库审时度势,积极为国家战略出谋划策。
3月1日,《探索新型智库发展之路--蓝迪国际智库报告(2015)》在北京发布。报告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整合国际国内资源,建言献策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进展以及探索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经验。
这一报告标志着蓝迪国际智库服务“一带一路”又有了最新智力成果。2015年8月,蓝迪国际智库形成《“一带一路”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构建与战略研究报告》。今年1月,《首批建设“一带一路”重点关注企业名录》以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法律制度》研究报告发布。
同时,这一智库已经完成“一带一路”项目--中巴经济走廊的服务平台搭建,下一步,将加快与哈萨克斯坦和伊朗等国合作,推进平台建设,为政府、企业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蓝迪国际智库研究员王灵桂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任何国家政策的制定、评估、执行都离不开智库的支持。
他说,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在于行动,亟需中国智库充分发挥其专业研究能力及对政府和公众的影响力,调动多方面资源,推进国际国内合作,促进各国政策沟通、贸易互通、民心相通。
蓝迪国际智库成立于2015年4月,是国际化、专业化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平台。它以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国家外交大局和软实力建设为目标,汇聚国内外各专业领域的专家,为政府、企业等层面提供研究报告和政策咨询建议。
像蓝迪国际智库这样为国家战略提供智力支撑的智库正在蓬勃发展。2015年,中国开始在国家层面搭建智库合作平台。2015年4月,中联部牵头成立“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
“大批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智库的涌现与当下国家高层积极推动新型智库发展不无关系。”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李绍先说。
2015年1月,中国政府发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关于智库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建设一批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
中国智库在数量上扩张的同时,其质量也在不断提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5》显示,2015年,中国智库在数量和实力上均发展迅猛:中国依然是世界第二智库大国,入选全球智库150强的中国智库由去年的7家增加至9家。
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新型智库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融通中外。2月23日,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框架下,50多个国家的智库代表签署《深圳宣言》,“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联盟宣布成立,标志着智库合作正在大步由国内走向国际。
新型智库的发展适应了当下中国了解国际的需求。李绍先说,国家顶层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鼓励各方智库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角度以及针对不同国家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内容,发展内涵。
作者:曹佩弦 王小鹏 编辑:袁晶瑜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