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领跑亚太自贸区:在路上的中国外贸新红利

08.11.2014  20:32

  中新社北京11月8日电 (记者 彭大伟)如果引用一句中国股民的话:当下处于转型换挡期、增速逊色往年的中国外贸,亟需来点“重大利好”。

  中国海关总署8日公布了今年前十月的外贸数据,按美元计价,前10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53万亿美元,增长3.8%。其中,出口1.9万亿美元,增长5.8%;进口1.63万亿美元,增长1.6%;贸易顺差2771.1亿美元,扩大38.5%。

  相较于年初设定的全年外贸7.5%增长目标,在2014年还剩两个月的时候,仅录得3.8%这一增速,确实难言振奋。

  在6日发表的2014年全年对外贸易形势预测中,中国商务部坦言,四季度外需回暖还存在不确定性,加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外贸增速进一步提高的难度较大”。据此,商务部预计,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增速将低于2013年。

  外有WTO(世界贸易组织)红利退潮,内有经济转型升级阵痛,中国外贸从何寻觅新的“重大利好”?

  专家向中新社记者表示,中国官方近来突出强调“一带一路”建设,而“一带一路”涉及经济体与构想中的亚太自贸区成员多有重合,将扮演中国对外经贸合作“重大利好”。

  “中国很早就有一句俗语,叫‘要想富、先修路’,这反映了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中国与周边经济体加强经贸合作的重要作用。”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景彤向中新社记者分析,“一带一路”规划最核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促进沿线各国贸易往来,更大程度上将能提升金融、投资、人员往来等方面合作水平。

  而已经签署备忘录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呼之欲出的“丝路基金”,有望扮演推动“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明确表示,发起并同一些国家合作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要为“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设立丝路基金则是要利用中国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习近平同时强调,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如同本次APEC会议周讨论的亚太自贸区,‘一带一路’推动的是本地区广义上的经贸合作,远远超出了狭义的货物贸易。”周景彤说。

  周景彤将建设“一带一路”与建立亚太自贸区关系总结为“硬件和软件的互联互通”,前者侧重以基础设施为先导促进沿线经济体互联互通,而后者则以降低贸易门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域内经济一体化。

  “需要注意的是,两者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各有侧重、有机结合,都是为了与有关经济体互惠共赢。”周景彤表示。

  在SCC所罗门资本(中国)有限公司董事CEO、首席经济学家秦逸飞看来,今后甚至应该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自贸区,以促进区域贸易和资本平衡发展,“同时实现产业转移区域化和产业升级国际化,从而避免单纯输出低端产能和低端产业等不利发展因素”。

  不过,建设“一带一路”也好,推进亚太自贸区构想也罢,都不宜急于求成。

  “包括中韩、中澳等自贸区,如果成功建立,具体到外贸数据上,肯定会起到带动作用。但短期内不会特别立竿见影。”周景彤表示,亚太自贸区的提出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上一次APEC会议周在中国举行时,还是美国主导议题,而中国目前在这个框架内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信亚太自贸区的意义也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