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让贫困三村"化蛹成蝶"

26.12.2014  18:31

  岭头村民种出的大萝卜。 颜凑/摄

  路通后,村民们买了摩托车、轿车代步。 颜凑/摄

  东南网宁德12月25日讯(本网记者 邱丽娟 陈虹虹) 一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像一条丝带,将宁德市蕉城区城南镇莲峰三村串在一起,在高低起伏的山峦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15日,记者驱车从宁德出发,不到半个小时,就到达莲峰三村。乡道沿途的防护墩整齐“站立”,让开车的人也格外放心。

  “做梦都没有想到,这条路可以修成,以前翻山越岭肩挑背扛去城里卖农产品,还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将村里种植的茭白、茶叶、地瓜等运到城里去卖,来回只要花一两个小时。”岭头村村民刘细辉感触颇深地说道。

  城南镇岭头村、叶厝村、田中村三个行政村位于城南镇西北部偏僻的莲峰山区,俗称莲峰三村,总人口2600多人,距市区仅一山之隔。“却因公路不通等原因,难以带动村里经济发展,不少农户家中一贫如洗。”叶厝村的支部书记叶雨栋说道。

  “当时实在是太穷了!”叶雨栋回忆说,15年前,《闽东日报》的一名记者来村里采访,看到有些村民以稻草当床垫,盖着一团破棉絮,不少村民家中还吃着野菜拌地瓜粉,大为震惊,距离城关仅仅8公里的行政村竟然还有那么多的农户在贫困惨境中苦苦挣扎。他深入调查后,将了解到的情况写成内参报送给省政府领导。

  2000年,莲峰三村迎来了摆脱贫困的曙光。在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的批示和亲自关心下,省扶贫办、省老区办深入莲峰三村调查后,省里下拨部分资金启动公路建设。自此筹建莲峰公路一事,被重点提上了市、区政府工作议程。历经三年,宁德市区通往三个行政村的16公里乡村公路终于于2003年8月修通,圆了几代山区人的梦想。

  便民之路

  见到菜农陈大辉时,他正在岭头村坪岗田里向村民们炫耀手中刚拔出的大萝卜:“这有四斤多吧,呵呵!”他皮肤黝黑,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

  陈大辉家今年种了七八亩萝卜,每亩产出8000斤左右,批发价每斤八毛钱。但他更愿意让妻子在城关的农贸市场摆摊直销,卖不掉的制成萝卜干,销路也不错。“路通了后,很方便,骑着摩托车,个把小时就能来回。”

  “以前遇上连续下雨天,就眼睁睁地看着农产品烂在田里。”村民们说,公路修通之前,全村仅靠一条狭窄的小石路与外界相连,尽管离城区只有8公里,但只能徒步而行,新鲜的农产品运不出去,外面的饲料、肥料等农资物品也只能肩挑背扛运回来,生活极不便。

  “更要命的是,遇上急病或者妇女分娩,如果来不及送医,急死人了。”田中村的林老伯说,过去因为交通不便,村里一些农妇分娩时,不能进城关 医院 正式接生,孩子生下来后,因没有出生证而办不来户籍,很多人成了“黑户”。路通后,不少村民买了摩托车、电动三轮车和轿车,来来往往,非常方便。

  致富之路

  路通了,莲峰三村2600多名村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据了解,1999年田中村的人均纯收仅900元,叶厝村、岭头村仅800元,田中村解放50年来仅盖了一栋新房子,还是一座简易的教学点。201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其中,岭头村7571元,叶厝村7613元,田中村7717元。

  “与发达地区相比,尽管还存在差距,但村民们观念变了。”看到周末开车上来乡村游的人渐渐增多,不少村民瞄准这一商机,在家门口搞起了农家乐。“接下来,我们打算认真计划下,三个村统一下农家乐的标志、特色菜单等,吸引更多的城里人过来。”不少村民信心满满地说道。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路通后,大伙儿就寻思着如何致富。”叶雨栋说,在外打工多年的叶顺景,瞄准商机,返乡搞起种植业。他流转了一百多亩林地,种上黄桅子、桃子、梨等,就瞅着来年有个好收成。

  近年来,随着省、市、区直部门对莲峰三村挂钩联动扶贫工作的开展,莲峰三村转劣为优,依托丰富的山地资源,建设示范基地、组建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山地综合开发,发展中药材、食用菌、油茶等特色农业产业及养羊、养猪为主的养殖业,山区群众持续增收,彻底摆脱贫困面貌。

  幸福之路

  “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家家户户都用上干净的自来水、看上清晰的卫星电视直播……”叶厝村的丰叔挺满足于现在的幸福生活。

  当然,他并没有忘记过去的窘境。当时作为大龄未婚青年,他碰过不少壁。姑娘们一听要嫁到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无产业的莲峰三村,纷纷拒绝,他也一度以为自己“光棍”定了。不幸的是,三个村里像他这样的“老光棍”还不少。

  “如今村里大部分人在城区都有着自己的房子,白天就到山上种植农产品,晚上就回到城区居住。”叶雨栋说,现在的莲峰三村距离城区路程不到半小时,村民们成了半个“城里人”,当年的“老光棍”也都娶上媳妇生了娃,过上了幸福生活。

  “这里空气清新,路又顺畅,山地资源丰富,其实很有发展的潜力。”村民们希望村里的交通瓶颈打破后,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