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金融生态厚植昌乐发展后劲
“‘马上起诉、查封乐港!’听到建行潍坊分行行长陈鹏嘴里蹦出这8个字,我当时就蒙了!”7月14日,与记者面对面,乐港食品老板孔凡升笑着谈起一年前这一幕。
“查封是为了保全企业资产,防止恶性抽贷,也是为了让债权银行能平心静气坐下来商量出个解决办法。”建行昌乐支行行长辛令奎记忆犹新,“那天,老孔突然找到办公室,说贷款到期就不还了,怕停贷导致资金链断裂。这事可就大了,我必须立即向上级行汇报。”
乐港食品在昌乐算是个头大的企业,肉鸭、生猪系列产品出口欧盟、北美、日本、韩国等数10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70多亿元。但去年年初,受禽流感疫情、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影响,加之个别银行到期停贷,让乐港食品的资金链空前紧张。根据昌乐县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工作制度,建行昌乐支行第一时间将乐港食品金融风险问题向县里作了汇报。
孔凡升告诉记者,“由于县里出面主导,债权银行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3000万过桥基金很快打进财政账户用于周转,19家债权银行没有一家断贷、抽贷,乐港一步步走出困境。你看,去年8000多万的贷款利息我们一分不欠。今年前5个月,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实现利税同比增长19.2%。”
“法律法规是裁判员,银行和企业是运动员,我们当好服务员。”说起如何化解一度传得沸沸扬扬的“乐港风波”,昌乐县委书记张新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为银行和企业当好服务员”。他坦陈,新常态下,企业遭遇风险概率加大,银行对企业既要融资,更要融智。越是在经济下行区间,银企双方越要在经营上多配合,在处置上多换位,在沟通上多理解。
去年以来,昌乐县通过加强银企互动合作,优化风险应对和处置路径,主动协调银行对基本面良好、生产经营正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但暂时出险的企业不抽贷、压贷、延贷,在信贷配置、利率优惠、手续简化等方面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倾力争取以时间换空间、以优质增量确保存量安全的预期,有效防范、化解、处置当地信用风险,不良贷款管控成效明显。2014年,全县不良贷款余额1.66亿元,较年初减少1.1亿元,降幅高达40%,居潍坊市第一位。
“能拿到这个第一,与昌乐的产业结构特征和当前国家‘定向调控’政策契合度较高有很大关系。产业结构多元化,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健康发育,对经济整体信用风险管控起到了稳定作用。”县委副书记、县长高立伯告诉记者,为避免部分企业因结构调整出局,形成银行不良资产,他们加大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下决心让企业摆脱原有路径依赖,腾笼换鸟,换好鸟。“尽管影响到1个亿的财政税收,我们还是坚决关停了152家环保不达标企业,腾出空间新上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等转型项目300多个,厚植经济发展后劲。”
为进一步撬动传统加工制造业腾笼换鸟,昌乐辖区企业2014年发行债券11.5亿元,居潍坊市第一位。他们还鼓励企业通过上市、场外市场挂牌和发债直接融资,推进企业债、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债券的发行。阳光纸业工业4.0项目3亿元短期融资券、矿机集团技术改造3.5亿元短期融资券和山东蓝天5000万元区域集优债先后成功发行,直接融资达7亿元,实现了利用资本市场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创新与突破。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变形走样的担保、联保引爆的信用风险在不少地方时有发生,成为诱发大额授信风险甚至区域性金融风暴的导火索。“昌乐企业间的互联互保较少,缓释了隐性担保圈风险爆发的可能。”高立伯告诉记者,2014年全县授信5000万元以上客户担保关系5条以上的担保圈客户52户,占潍坊担保圈内客户的5.1%,且担保关系简单,大多数以本集团和关联公司间的担保为主。担保圈内客户贷款总额79.4亿元,占全市的5.71%;对外担保63.7亿元,占全市的4.87%,均占比较低。
“依托昌乐诚信是金的信用环境,我们去年推出诚信是金信用卡,用户无需担保即可随时到网点办理贷款。”昌乐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吕永祥说,截至目前,他们共向7543名昌乐客户授信“诚信是金”信用贷款9.4亿元,有效化解了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
“就凭这张‘诚信是金’信用卡,不用办担保手续,就能从银行直接贷出10万元。”在五图街道庵上湖村绿油油的瓜菜采摘园旁,“庵上湖·优厨房”老板赵继斌笑得合不拢嘴。
银企要对接,政府来搭桥。昌乐定期排出能有效带动银行信贷投放的重点建设项目和优质企业名单,推促辖区银行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今年以来,他们筛选出宝昌水务等57个重点信贷项目向驻昌乐金融机构推介,均达成贷款协议。“每年都参加政府举办的政银企对接会,了解企业信贷需求。截至5月末,我们已发放企业贷款34.72亿元,新增加3.72亿元,同比增长16.9%;中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5%。”吕永祥说。
有了金融洼地,才会崛起经济高地。截至5月末,昌乐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7.3亿元,22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7%。“传统工业一直是昌乐县域经济的看家饭碗,但1到5月,全县地税收入同比增长11.8%,三产税收同比增长5.6%,说明我们顶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推进的结构转调,初见成效。”张新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