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牡丹籽串起千亿级产业链
一粒牡丹籽,掀起一场波及菏泽乃至全省农业的产业转调。
1月12日,省政府印发《山东省牡丹产业发展规划》。由省政府单独为一种植物作产业发展规划,这是很少见的。牡丹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
记者在率先提出“牡丹产业化”发展思路、牡丹种植面积最大的菏泽市采访了解到,目前牡丹产品的系列研发和深加工水平大幅提升,牡丹产业由过去单一观赏,拓展至食用、药用、保健等多个领域,特别是油用牡丹以其兼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独特优势,显现出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这一切,都要从牡丹籽油说起。
2010年,牡丹区花农、菏泽瑞璞牡丹产业科技的赵孝庆等人,发现凤丹和紫斑两种牡丹不但籽粒大、产量高,而且含油量高,拿到北京的科研院所检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以上,其中人体不可或缺又不能自身合成的物质——α-亚麻酸占42%,是橄榄油的60倍。
2011年,牡丹籽油被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据了解,我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超过60%,超过国际安全预警线。
菏泽市牡丹产业化办公室主任朱瑞军告诉记者,在牡丹之都,已有尧舜、盛华、瑞璞等一批牡丹龙头企业,牡丹深加工企业达到120多家,出口企业11家。全市牡丹专业科研机构17家,累计取得科研成果60多项,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一亩油用牡丹平均产籽400公斤,榨油80公斤,效益非常可观。”尧舜公司总裁余洪智说。“我们这张牡丹籽油原生态化妆品许可证绝对也是世界第一。”瑞璞公司总经理庞志勇告诉记者,他们投资的国内首条牡丹籽油化妆品专用生产线即将投产,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刚刚为他们颁发了国内首张牡丹籽油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牡丹全身都是宝,我们联合全国多家科研机构,研发出上百种产品,涉及食品、医药、化工、餐饮、工艺品、畜牧、种植、旅游观光等众多领域。”洪业集团董事长余庆明谈起牡丹产业格外兴奋:“我们洪业已有6项牡丹深加工技术获国家专利,牡丹籽油粕提取芍药苷等2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牡丹区是菏泽牡丹的集中种植区,种植面积占全市的一半以上,去年超过20万亩。区长张福龙说,牡丹区的观赏牡丹发展到9大色系、10大花型、1237个品种,就品种数量来说是全国最多的;油用牡丹的系列产业化应用也走在全国前列,苗木供应占全国苗木供应的80%,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90%。
小留镇农民袁江种着500多亩油用牡丹,谈起当初的选择他笑了,“那时种牡丹就是为了卖根,没想到误打误撞,赶上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5年以上亩产七八百斤,每斤收购价15元,每亩一万多元,这还不算花瓣、花蕊。而且,每多生长一年,根也能增加2000元的未来收益。”当下,袁江所在的合作社甚至到鄄城流转土地,牡丹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有二三十位种植大户年收入过了百万。
按照省政府规划,到2020年,全省牡丹种植面积将达到400万亩,其中油用牡丹370万亩,年产牡丹籽110万吨,产值200多亿元,年生产牡丹籽油20多万吨,综合效益超过1000亿元。
牡丹籽油的横空而出,吸引众多企业竞相投资科研。2014年11月26日,菏泽尧舜牡丹公司参与起草制定的牡丹籽油行业标准正式发布。1个月后,菏泽瑞璞牡丹公司定向开展培育的三个油用牡丹品种通过鉴定,被专家认为填补国内外空白。
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是菏泽大力培育扶持牡丹产业发展的硕果。近年来,菏泽不断加大对牡丹产业的科技研发和创新力度,成立了牡丹研究所、中国牡丹应用研究所等专业科研机构,邀请30多位院士和全国知名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组建牡丹科研专家顾问委员会,与1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目前已完成牡丹太空育种、牡丹反季节催花、无土栽培等70余项技术研究,牡丹新品种与产业化开发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牡丹标准化基地试点成为科技部重点科研专项。
“牡丹深加工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从低技术、低附加值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调,从而在更大程度分享这条千亿级产业链上下游的红利,富民强市。”菏泽市市长解维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