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诸城市强化三个支撑 完善三个机制 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

21.09.2015  12:03

  近年来,诸城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以“强化三个支撑,完善三个机制”为核心,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强化三个支撑

  (一)强化设施支撑。文化设施是开展服务工作的基础和载体。诸城市以农村社区为基点,围绕打造“两公里文化服务圈”,持续加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硬件建设。一是加快场馆建设。在城区,建成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名人馆、超然台、群众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等一批大型文化场馆,总建筑面积达6.7万平方米,图书馆、文化馆为国家一级馆,博物馆为国家二级馆。在13处镇街,综合文化站建设水平均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建筑面积均在500平方米以上。在235个城乡社区,全部建起高于省二类标准的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筑面积均在200平方米以上。对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青少年活动等设施进行了有效整合,实现了资源共建共享。二是建设文化广场。在城区,建成了中心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广场、超然台广场等7处大型文化广场;13处镇街文化广场实现全覆盖,每个广场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235处社区全部建成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小广场,为群众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提供了场所。三是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按照省厅和市局要求,推行“图书馆+书院”模式,在市、镇图书馆和3处街道文化站设立了“尼山书院”,在社区设立“儒学讲堂”,常态化开展经典诵读、国学普及、礼乐教化、道德实践、情趣培养等活动。建成了6处非遗综合传习中心、38个非遗传习所、6个非遗展厅、9个古琴培训基地,为非遗传承发展提供了场所支持。

  (二)强化队伍支撑。有人办事、能办成事是开展文化服务工作、与群众建立文化互动的关键。我们按照“圈网融合”的要求,采取专兼职相结合、志愿服务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不断发展壮大文化管理服务队伍。一是加强市、镇街专职文化队伍建设。在市一级,精心培养引进文化专业人才。在各镇街,按照有职有岗、专职专用的要求,配齐配强专职文化站长,每处文化站编制3人以上。二是推行“1+2”队伍建设模式。在社区,统一推行“1+2”人员配备模式,即明确一名在编社区工作人员担任文化服务中心专职文化管理员,从大学生村官、退休教师、离职干部中选聘2名左右人员担任兼职文化管理员,实行市里备案、镇街管理。三是鼓励发展民间文化队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与市场运作结合的方式,扶持发展民间演艺队伍,每个社区均发展文艺队伍2支以上,全市有600多支文艺演出队伍活跃在城乡舞台,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发展文化志愿服务,全市发展文化志愿服务队伍200多支8000余人。

  (三)强化财力支撑。资金是实现文化服务工作标准化、常态化的重要条件。诸城市立足实际,多渠道筹资,满足公共文化建设资金需求。一是财政投入。坚持政府投入公共文化建设的主导地位,市、镇街两级把正常性公共文化支出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每年文化事业费增幅不低于市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二是社会投入。引导企业采取企业冠名、文企结对等方式,捐资3000多万元,参与了20多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社会各界捐助资金和捐赠实物折款1000多万元。发挥文明单位“结对子”、城乡联建党组织、部门单位包社区的优势,帮助扶持社区健全完善各项文化设施。三是政府购买服务。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办法》,加大对文化下乡演出、非遗项目展示演出等的购买力度,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形成了良好的引导带动作用。

  完善三个机制

  (一)完善标准制定机制。按照“文化成果人人共享,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则要求,由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诸城市落实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制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诸城标准”。标准的制定,经过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广泛参考了基层文化工作者和普通群众的意见,力求做到下接地气、规范有效。如“市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不少于 1.3册”、 “公共图书馆年开展流动图书服务不少于 12 次”、“每个镇街每年免费送地方戏曲等文艺演出不少于5场”等具体要求,都紧密围绕群众文化需求,确保了基层群众广播电视听到看到、读书看报免费方便、文化活动办在身边。

  (二)完善服务联动机制。一是量化细化责任分工。针对文化单位的不同特点,明确了其在公共文化标准化建设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如文化馆侧重于文化培训辅导、文化活动组织策划,图书馆侧重于“一卡通”借阅、文化资源共享工程,镇街文化站侧重于指导社区文化服务、文化辅导培训,社区文化中心侧重于收集汇总群众需求、服务一线群众等,并对这些职责任务进行了指标性的量化细化。二是实行网格化公共文化管理服务。依托社会管理服务系统,在全市构建起以市文广新局为龙头网,以镇街综合文化站为分网,以社区为子网,以自然村和居住区为单元网,以每个自然村村民小组、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为单元格的网格化文化管理服务体系,全市共设立了13个分网、235个子网,7236个网格,将公共文化服务的各项工作全部纳入文化网格,建立“日登记、周例会、季调度、年考核”工作机制,协调各个层次的服务力量进社区入小区开展定向定制的联动文化服务,满足了群众多层次、个性化的文化需求。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重点打造了庆新春广场文艺演出、“龙城舜韵”文明之夏广场文艺演出、社区文化节、大舜文化节、茂腔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品牌,丰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

  (三)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一是建立推进协调机构。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诸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工作章程》,成立了由27个部门、单位组成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二是加强考核激励。市里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在市委、市政府组织的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将文化生活满意度作为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三是搞好群众需求和服务评价反馈。利用网格化管理体系,及时收集群众文化需求信息,准确把握群众对开展服务的反馈评价意见。同时,开通了诸城文化网和微信公众号,建立了群众文化需求信息网上采集和反馈机制,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