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双创”基地有何过人之处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公布了三大类92个示范基地。其中,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淄博市张店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选区域示范基地,为区域创新中心建设再添亮点。能被确定为“双创”基地,他们有何“过人之处”?记者就三个“双创”基地的创建思路和优势采访了有关人士。
作为青岛市获批的第二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青岛高新区可以称得上青岛市区域创新引擎。据了解,该区以打造全市领先、全省示范、全国驰名的众创高地工作目标,全面加快实施全域统筹、创新驱动及产业培育三大战略。“蓝贝”创新创业服务品牌是青岛双创的亮眼名牌,青岛将结合千万平米产业载体建设任务,贯彻落实“三个一百”计划,实施“蓝贝创客计划”,发挥蓝贝创新园示范引领作用。青岛市蓝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绕六大主导产业,拓展“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孵化链条,青岛培育了一批集聚效应明显、服务特色鲜明的双创服务平台,已拥有国家级孵化载体15家,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1600余家。下一步的目标是建设为在全市首屈一指、在全省引领示范、在全国创响品牌的“双创”高地和集聚区。
淄博市张店辖区目前拥有省市区级创业载体11家,新建的4个园区部分已经投入使用,共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162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00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院士工作站8家。自2010年以来,为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合作发展,淄博市联合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山东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在张店区周边布局建设了先进陶瓷产业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研究院等8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并在人才引进、成果转化、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改革,开创了全国先河。据介绍,张店区力争到2020年,培育一批市场化、专业化、网格化的众创空间,打造一批大中小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五方协同”的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建设一批集研发、孵化、产业化示范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将张店区“双创”示范基地打造成推进服务型政府试验区、政策创新先行先试区、创业载体聚集示范基地、全省创新创业样板区。
5所高校驻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80%,培育了全市40%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园区、大学校区、产业园区“三区叠加”……这些是都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最典型的特质。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把创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紧密结合、良性互动,建设成为双创要素集聚、功能完善、生态优良的特色产业区域创新中心。威海市蓝办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未来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区将集聚各类双创人才10万人,“双创”载体150万平方米,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孵化、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等服务机构和开放平台,成为创新活力迸发、创业激情汇聚的示范区。”
据省区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启动“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是国务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力争到2018年底前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双创”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市场活力的“双创”支撑平台。区域示范基地的核心任务是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通过搭建政策服务平台,重点解决在基层的审批多、办事难、投融资渠道不畅、政策不落地等问题,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双创”基地将在激发体制活力和内生动力,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促进新旧动能顺畅转换等方面探索创新,先行先试,加快推动创新型企业成长壮大,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带动高质量的就业,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为培育发展新动能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