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山村郑氏32字家训成家族传家宝 诚信家风传世长

15.06.2015  02:49

上九山村郑家胡同

上九山村不仅完整地保存了许多古建筑,无形的家风家训等文化遗产也世代流传了下来。

上九山的诚信观念,具有超越历史和时代的恒常价值。

   中国山东网6月14日讯 (记者 姜瑞丽)“父子慈孝,爱及他人。夫妻和顺,亲善四邻。兄弟次序,唯贤是尊。至诚至信,叶茂根深。”在有着“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美誉的山东邹城,有一个已有近2000年历史的古村落上九山村,这里不仅完整地保存许多历史文化古遗址和古石建筑,无形的家风家训等文化遗产也世代流传了下来。

  上九山村位于邹城市石墙镇西南,因村庄周围有大小山头九座,故取名九山村,后因山下又建一村,为便于区别,取名上九山村。现居村民姓氏有郑、聂、娄、满、秦、彭、席、孔等,其中,郑姓村民占大多数。

  事实上,郑氏祖先选择在此定居,需要极大勇气,因为上九山村到处都是层峦叠嶂的“牧山石海”,土地贫瘠,无法单纯靠天吃饭,然而当年,这里地处邹县、凫山、鱼台三县交界的地方,交通便利,因此上九山村祖祖辈辈出了很多经商人和手艺人。

  众所周知,在孔子的弟子中,子贡是一个经商非常成功的人,所以后人都把他作为“儒商之祖”,在上九山村就流传着一个与子贡有关的久远传说。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时,他的得意门生子贡,从南方移植了一棵楷树,要栽种于孔子墓前,经过上九山村时天降大雨,楷树滑下马车,折断的树枝在雨水的滋润下,长成参天大树。明朝洪武年间,郑氏祖先从山西奉旨东迁,看到这里竟有儒家圣贤风范的楷树,于是在此安家,并希望诚信经商的“端木遗风”能福荫子孙。

  对上九山村人诚信经商的观念能够进行很好诠释的,是一个已经在上九山流传了上百年的典型习俗——赊小鸡。所谓“赊小鸡”,就是农家春天买小雏鸡、秋后还账的办法。卖雏鸡的商贩挑着两个大箩筐,或用自行车驮个大箩筐,颤悠颤悠的,翻山越岭、走村串巷,从村这头吆喝到村那头,哪村哪家什么日子赊了多少鸡崽一一记在小本子上,秋后再来收钱,谁家如果实在没钱,也可拿鸡蛋来顶账。

  这种经营形式,现在已经很少了,当年的上九山村人最北到过东三省,最南到过浙江一带,凭着走南闯北赊小鸡这个行当,不少人富裕了起来,也是凭着这个行当,上九山人把“诚信”的牌子竖了起来。

  “父子慈孝,爱及他人。夫妻和顺,亲善四邻。兄弟次序,唯贤是尊。至诚至信,叶茂根深。”这郑氏32字家训中,“至诚至信”是家族根深叶茂的重要原因,这32字不仅刻在家训牌位上,也深深地刻在每一个郑氏后人的心中,成为祖先留给后人的一个“传家宝”。“上九山每个郑氏子孙都能一口气说出20字辈分,对32字郑氏家训更是烂熟于心。”上九山村的老支书郑祥林如是道。

  上九山的诚信观念,具有超越历史和时代的恒常价值,一个信字,一个诚字,勾勒出上九山几百年延续不衰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