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不是转行 看滨城区小麦“裂变”的转型辩证法

26.10.2014  11:24

   小麦有啥用途?

  生产面粉。   一家面粉企业能做什么?   除了生产面粉,还能干啥?   这是一般人的回答。滨州市滨城区滨州泰裕有限公司给出的答案却令人耳目一新:小麦能生产面粉,面粉能做挂面,也可以做面包、糕点、馄饨、饺子;小麦还可以生产高档蛋白粉、食用酒精;麦麸可以喂猪、生产酒精的废弃物加工后也可以喂猪;猪粪可以制沼气,沼气可以发电、供热,沼液可以肥田,猪舍屋顶还能建光伏电站……   很有想象力吧。但这不是想象,这是泰裕正在做的,他们所做的还不止这些哩!   走进泰裕整洁的厂区,只见高塔林立,管道蜿蜒,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酵香味。公司技术人员说,这是小麦深加工生产特级食用酒精发酵过程释放的气味。“高塔是酒精蒸馏塔,管道一头连着蒸馏塔,另一头连着酒精废液处理装置,废液中提取的液体蛋白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养猪场,残余物流向废水处理站产生沼气供给热电厂……”指着一面巨幅展板上的流程示意图,技术人员为记者详解小麦在泰裕发生的“核裂变”:   以主打初加工产品年产75万吨的“中裕”牌小麦粉为原点,上游是与科研院校合作进行的新品种小麦育种、种植推广和收购储存:6.5万亩的育种基地、100万亩统一“供种、播种、施肥、技术指导、收购”的种植基地,保证了50万吨小麦原粮的绿色安全;   向下游延伸,一条线是食品加工:12万吨的花色面条、5000吨的速冻食品、5000吨的烘焙食品,再往下是中西结合的品牌食品连锁“法兰卡1876·面食家”和中式快餐“中裕食品快餐”;另一条线是精深加工:2万吨的谷朊粉、4万吨的特级酒精以及在建的2.5万吨的无水酒精;   为实现上下游首尾相连,企业投资1.3亿元建成酒精废弃物处理系统,从酒精废弃物中提取出残留蛋白,加工液态饲料,用于生态猪养殖,3000kw/h的沼气热电联产项目将剩余废水处理产生的沼气转换成电能和热能、沼液变成液态有机肥通过管道回灌麦田。同时,今年新投资14.4亿元的中裕农牧循环产业园项目现已开工,园区内包含年出栏70万头的良种生态猪养殖场、年屠宰100万头生猪及2万吨肉制品深加工等项目,可全部“消化吸收”企业生产的液态饲料。   废物养殖、沼气发电、废液有机肥回田……一条贯通一二三产的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就此形成,这也是国内最长的小麦全产业链。   正是凭借着把小麦“吃得一点渣都不剩”的精细功夫,成立于2004年的泰裕,用10年时间实现了年产值从8000万元到25亿元的跨越,膨胀了30倍不止。   “转型不是简单转行,”滨城区委书记李家良说,“传统产业也有高新技术,高新产业也有低附加值环节,在各大行业产能几近全面过剩的今天,企业转型不宜盲目出击,不能冀望一夜暴富,而应瞄准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精耕细作,沿着产业链加大技术攻关,努力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泰裕就是一个好例子。”   作为滨州市唯一的市辖区,滨城区工业经济总量小,基础相对薄弱,传统产业与支柱产业重叠,六大产业集群中纺织、化工占到了总量的7成,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实现工业兴区,在膨胀规模的同时提质增效,任务艰巨。为此,滨城区于今年4月下发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其主旨就是通过加大投入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区财政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引导传统产业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中小企业发展,对企业科技创新、创优品牌给予资金奖励,同时实施严格的项目准入制度和“腾笼换鸟”倒逼机制,推动企业向滨州工业园和城东高科技化工园两大园区集中,提高投资强度,集约节约用地。   “转型不是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日积月累,久久为功。”区长张宝亮说,滨城区像泰裕这样沿着产业链把一项产品做到极致的例子还有不少:“世界毛巾看亚光”,依托自建的国家级实验室和245项专利,亚光家纺厚积薄发,30多年来,无论形势如何低迷,始终保持稳定增长,成为业界旗帜;凭借40年的烧碱和环氧丙烷生产技术积累,滨化集团构建起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氯碱产业链,多年来,连续位居中国企业500强;亚泰雅德动力配件将活塞耐磨项圈做到了全国第一;九环石油机械一年生产的抽油杆长度可以“钻透地球”……   沿着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一批优质大项目正在加速推进:总投资31亿元的大唐热电项目、总投资28亿元的友泰科技年产120吨芳烃项目、总投资18.7亿元的中海沥青含酸重质油综合利用项目……支撑起了滨城区工业振兴的希望。   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滨城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9.4亿元,同比增长32.5%,投资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市第一,这当中,技改投资占到了工业总投资的7成以上。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