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同行的沂蒙之子
泱泱八百里沂河,是沂蒙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她滋润着两岸人民,孕育了无数勤劳勇敢善良的沂蒙儿女。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铸造了“沂蒙精神”;和平建设年代,“沂蒙精神”依然激励着一代代热血青年继往开来。
在沂河源头沂源县龙子峪村,就走出了一位杰出的青年企业家、慈善家——董方军。董方军家族先后有九位烈士为国捐躯,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沂蒙精神,在董方军的心中生根发芽,“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这是他用一生践行的精神。
在人生追求的道路上,他永不满足、不懈怠,与时代同频共振,不断转变人生角色。辞去公职,下海创业;关闭公司,去上大学;一场车祸,让他成了残疾人,他又一次完成了从企业家到慈善家的华丽转身。作为民营企业家的优秀代表,他先后五次随同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出访,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艰苦创业:在改革的大潮中闯一闯
中学毕业后,董方军成为乡税务所的一名协税员。当时,这份稳定的工作让很多人羡慕不已。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在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也点燃了董方军心中创业的火种。
要与时代同频共振!1992年,在税务所工作三年后,20岁出头的董方军作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要抉择,放弃铁饭碗,辞职下海。他说:“我要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闯一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即使失败也无怨无悔。”
靠着东借西凑的十几万元钱,他办起了沂源县汇泉烧结厂,然而初次创业让他尝尽了失败的滋味。试产一再失败,他和朋友喝了个大醉,第二天,擦干眼泪接着试验,最终他们生产出了最优质的产品,逐步打开了市场。
1995年,汇泉烧结厂的生产规模、效益和产量,已经做到了全省同行业第一。就在事业渐入佳境的时候,他选择了关闭工厂,充电学习。“1995年成为全省第一了,然而年底一算账却没挣几个钱”,回想起自己当时的这一惊人决定,他告诉记者说,“翻来覆去思考,原因还是自己管理知识储备不足,要想做大,必须去学习,所以把厂子关了。”
“有钱了,读个文凭,镀镀金”,这是很多企业家的选择,但真正能放弃每年盈利百万元的企业,走进学校,过上“三点一线”学生生活的企业家却不多,董方军做到了!1996年,董方军脱产到山东财经大学学习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文化知识底子薄、基础差,他把BP机锁到抽屉里,搬进学生宿舍,静下心开始学习。
经过刻苦努力,董方军不但适应了大学生活,而且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靠着更惊人的毅力,他相继完成了从专科到博士后的学业,先后攻读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上海财经大学高级工商硕士、北京交通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特华博士后,成为山东省第一位考取统招博士生的民营企业家。
2008年初,当美国次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还没有引起国内重视时,董方军发表了《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若干建议的讨论》一文,成为当时国内最早准确预测到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的重要论文,被广泛转载和引用,受到高层领导的关注,成为我国对美国次债危机最早文献之一。
开拓奋进:活就要活出样子来
1998年,董方军从山东财经大学毕业,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场车祸,不仅让他失去了一条腿,还差点粉碎了他的梦想。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董方军坦言:“从一个好好的人变成了残疾人,当时真不想活了。”
在人生最黑暗的时候,民政和残联部门给他送来了轮椅,鼓励他学习朱彦夫精神。“活就活出样子来”,靠着坚定的信念,经过痛苦的恢复性锻炼,董方军以惊人的毅力扔掉拐杖,重新站了起来。
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WTO,让董方军看到了新的历史机遇,他提出“改变单一的生产经营转向资本运作,通过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实现企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
他紧紧抓住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成立了以铁矿业为主,集运输贸易、高效农业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规模化民营企业——山东沂源汇泉公司,并先后在莱芜等地办起多个企业,向集团化发展,实现了企业由单一生产向生产经营的全面转变。
董方军的视野也不断扩大,他把目光瞄向更高远的目标。2005年,他投资1亿多元,成立了北京汇泉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和香港(大运河)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从此企业实现脱胎换骨式的飞跃。
作为优秀民营企业家代表,董方军多次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2014年3月下旬,随习近平主席出访欧洲;2014年7月中旬,随习近平主席出访巴西;2015年5月下旬,随李克强总理出访巴西。
爱党爱军:公益就是我的事业
一场车祸事故,让董方军深感弱势群体、残障人士的痛苦和需求。康复后,董方军主动找到县残联,先后安置100多名残疾人在企业就业。在经历伤病之痛后,董方军如同涅槃的凤凰,借助隐形的翅膀在公益事业更加广阔的天空,开始了新的翱翔。
家乡是他公益事业的开端。结婚用的10万捐给了希望小学,投资1000多万元将家乡建设成远近闻名的“桃花岛”。扶贫救困、抗旱救灾、修路架桥、拥军优属……他个人累计捐款捐物达到了数千万元。
“社会责任感是构成企业家的首要元素,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实现税收、安排就业、创造更多的财富,然后再贡献给社会。”董方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9年,他将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全身心投身于公益事业。
他和他的公益团队,先后打造了爱心果园项目、话务员培训项目、送教上门项目、助残电视活动等等,累计募集资金一亿多元,受惠群众达到二三十万人。
2013年8月,董方军和媒体共同发起成立了山东首个“敬礼·老兵”专项基金,为抗战老兵修缮房屋、提供医疗救助、资助过冬取暖等。2014年,董方军发起“关爱金门战役老兵”公益行动,并于10月份捐助启动资金,共同发起成立“开明慈善基金会齐鲁公益专项基金”。
作为省政协委员,2014年山东两会期间,他郑重提交了《尽快改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晚年生活》的提案。随后,涵盖抗战老兵的养老、医疗、住房保障等一揽子问题的解决方案相继出台,山东成为全国首个解决覆盖全省、全面救助抗战老兵生活困难的省份。
“公益就是我的事业,我要把我全部的精力用于公益事业,把企业主要利润用于公益!”董方军的话掷地有声!如今,他正在公益事业的大道上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奋进。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推荐)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