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疑惑:画廊岂能只是简单画店
22.12.2014 16:18
本文来源: 山东华网
中国嘉德以16.75亿元收槌,西泠印社总成交额18.33亿元,北京保利斩获24.74亿元……这是国内几大标杆性拍卖公司今年秋拍的战绩,不可谓不红火。
与活跃的拍场相比,本该扛起艺术市场重担的画廊业却深度失宠。市美术家协会最新出炉的《上海画廊行业调研报告》显示:上海目前共有画廊、艺术品经营机构488家,经营10年以上的只有6%,仅有4%的画廊年盈利在100万元以上。在日前举行的画廊业调研座谈会上,专家表示,全国各地的状况与上海相似,很多画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画廊,只能算是一个画店,什么好卖卖什么,纯粹是“二道贩子”。 专业缺失名不副实 “观众鉴赏美术作品的公开陈列场所,在展览的属性上与美术馆性质基本相同,可能比美术馆规模小,但更有作品或艺术流派的针对性。”这是关于画廊一词的定义。上海香山美术馆馆长陈明说,从产业链条的角度分析,画廊是一级市场,同时也是培育市场的角色,画廊会选择看中的艺术家,对其进行全面代理,通过出画册、办画展、参加艺术博览会等形式,对所代理的艺术家进行宣传推介,提升艺术家的知名度。这中间有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之后,再把培养成熟的画家和作品,推介到二级市场,也就是拍卖会。 简单而言,拍卖会是做市场的,是中介机构,它只做成熟画家。而画廊是个培育的角色,超前引导的角色,拍卖会的作品来自画廊。 陈明透露,在许多欧美国家,衡量一个画家的身价不是看他获过什么奖,而是看与他签约画廊的水准。然而在国内,情形却大为不同。“严格来讲,时下的画廊还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画廊,其实仅仅算是画店,只有产品的买卖,没有专业的引导,经营者的眼里只有市场价格,没有艺术价值的考量。” 开画廊没有行业门槛 为何国内少有真正意义上的画廊?缺失在哪? 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琪认为,画廊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水平是关键,他们得有相当的鉴赏和鉴定能力,在分辨作品真伪的同时,也要有独到的眼光。特别是画廊经营者,必须兼具发现艺术家的“眼力”和提升艺术家的“能力”,在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可时就嗅出他的潜能。而目前,国内画廊的老板们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是长期经营艺术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有的是自己喜欢,开始进入这个行当,但大部分都不专业。开画廊可以说没有行业门槛,没有资质要求,只要到工商部门注册便可以。这样的情况下,很多经营者对艺术品的鉴赏力无从知晓,更不要说推介年轻艺术家,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定位了。 陈明认为,给艺术家办展览,不是说今天想办,明天把画挂出来就完事。而是要了解每个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在布展中予以相得益彰的呈现。 拍场活跃空间被挤压 当然,画廊也有苦衷。想推出一个新人,首先要将他的作品在画廊、网站中展示,然后出画册、搞展览,向收藏家推荐,这样至少需要花上四五年的时间才能推出来。有时,费了功夫花了钱,也不一定能把画家推出来;而运作成功了又要担心画家“单飞”。一位画廊老板向记者抱怨:曾经尝试过签约画家,签约时,画家尚没有什么名气,可一旦有了些名气,就脱离画廊自己面对市场了,并常以低于画廊的价格出手,这无疑会对画廊的生意带来直接伤害。“后来想想,花大把时间和精力去推新人,还不如直接去买名家的画,转手赚个差价。”该画廊老板直言。 事实上,近几年拍卖市场的持续火爆也加剧了画廊业“边缘化”的状态。奥赛画廊业主蔡彭城透露,近来北京等地出现了所谓的拍卖“私洽业务”,即拍卖行将消费者的需求转述给艺术家,向艺术家定制作品,他认为,这势必进一步压缩画廊业的生存空间。本文来源: 山东华网
22.12.2014 16:18
刘家义在全省新时代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暨“担当作为好书记”“干事创业好班子”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新时代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暨
文化厅
刘家义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山东服务保障工作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
山东服务保障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