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应对 (之三)
相对于处于深度调整期的世界经济,亚洲经济虽然也面临一些困难,但不失为一抹亮色,这给“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的预言加上了新的注脚。那么,亚洲经济形势究竟如何,有哪些亮点和隐忧?本期“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应对”围绕亚洲经济形势刊发一组文章,从亚洲经济基本面、增长动力、结构调整以及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等角度进行分析。
——编 者
亚洲步入中高速增长阶段
结构性转型势在必行(顺势而为)
李向阳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亚洲经济增长率约为9%,目前已降到不足6.5%。从2011年开始,亚洲新兴经济体普遍陷入“外冷内热”的两难困境,亚洲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已经终结,步入中高速增长阶段。
除了全球经济增速放慢,亚洲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终结还有自身的原因。第一,信贷驱动型经济模式难以为继。多年来,亚洲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驱动力是大规模的信贷投入,创造单位GDP所需的信贷规模(即信贷密集度指标)不断上升。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这一指标加速上升。第二,与信贷驱动相关的是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与加息预期。尽管美联储对年内是否加息还在犹豫不决,但这一趋势不会改变。这可能对亚洲经济带来双重冲击:一是融资成本上升;二是资本流出加剧。根据相关国际金融机构的追踪分析,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包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台湾地区以及中国大陆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已经出现资本外流趋势,外汇储备出现了自1995年以来的首次减少。第三,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亚洲新兴经济体并没有对自身经济结构及时进行调整,而是普遍采取了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致使政府与企业债务负担加速上升。
尽管亚洲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已经终结,但仍然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言,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已成为一个全球性趋势。与以往世界经济周期性下降不同的是,这一次亚洲经济将不再是个例外。不过,与发达国家及其他地区的新兴经济体相比,亚洲经济增长率仍然是最高的,预计总体将继续维持在6%以上。虽然面临融资成本上升和债务负担加重的压力,但亚洲多数经济体的财政状况与外汇储备处在安全区间,这与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状况完全不同。再考虑到亚洲新兴经济体大都是石油进口国(地区),将会从低油价中获益,亚洲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很小。
为了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亚洲国家普遍认识到推动结构转型、改革原有经济运行模式势在必行。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改革大都步入实质性阶段。在印度,莫迪执政后,新一轮改革涉及一系列经济领域,如外资进入优惠政策、改革土地征用法规、放宽劳工法对企业雇佣和解聘工人的严格限制、降低企业税负、改革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分配机制等。在印尼,佐科上任后提出世界海洋轴心战略,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新的经济发展规划,包括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在马来西亚,纳吉布政府计划于2015年以降低燃油补贴为突破口,改革多年来财政纪律混乱、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的局面。越南以改革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为优先任务,深入推进革新开放。即便是处于政治转型期的泰国和缅甸,也在加快经济改革步伐。
区域合作将为亚洲国家和地区内部改革与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比如,到2015年底,有关东盟经济共同体的谈判将完成,这有助于成员国内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加快贸易投资自由化步伐;到2015年底,由东盟倡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预期将进入收官阶段,这将在更大范围内加快本地区经济改革与开放的步伐。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开放成为亚洲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是亚洲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已成为多数亚洲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亚洲产业链已经把中国经济与亚洲经济有机地连接在一起。长期来看,中国新一届政府已经启动的经济改革与新一轮全方位对外开放,将为亚洲经济可持续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对大多数亚洲国家和地区来说,经济可持续增长面临两个共同的瓶颈:区域内最终消费需求不足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之一是,从投资和出口驱动型增长转向消费驱动型增长。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种转型将为亚洲经济提供强大的需求。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是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适应亚洲发展的多元性,特别是把消除贸易投资壁垒与互联互通相结合,有助于克服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瓶颈,有利于亚洲产业链整合升级。
区内联系趋紧 内在动力增强
亚洲经济依然充满活力(大势所趋)
邢厚媛
在世界经济发展分化的背景下,亚洲能否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备受关注。从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发展趋势来看,亚洲经济依然充满活力。
经济增长稳健。按照国际产业发展和转移规律,亚洲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仍有继续大幅提升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空间。世界银行统计显示,过去10年亚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一直高居各大洲之首,过去5年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8.40%、6.20%、5.50%、5.80%和5.50%,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经济引擎。
消费能力增强。世界银行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亚太地区人均GDP从2962美元增长到6178美元,年均增长10.86%,远高于同期全球人均GDP年均增长速度。2009年以来,亚洲地区整体消费价格指数保持温和上涨,除南亚地区消费价格指数高于全球水平外,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均控制在5%以内。国内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超过50%的亚洲国家不断增加,如2013年印尼为55.8%、印度为71.1%、新加坡为61%。拥有全球60%以上人口的亚洲,正以其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拉动全球经济增长。
外贸出口居前。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显示,过去10年亚洲出口额一直以高于全球的速度持续增长,年均增速达到14.21%,2014年占全球出口的33.93%,占比仅次于欧洲。其中,中国、东盟、日本、韩国、印度五大经济体的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额的27.5%。2014年亚洲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高达33.58%,充分显示了亚洲经济的开放性和活力。
国际投资活跃。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04年至2013年,亚洲吸收外资年均增长16.07%,比全球外资流入量增速高出5.3个百分点;2013年流入量4464.05亿美元,占全球的30.75%。同期,亚洲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32.31%,远远高于全球5.93%的水平。2013年对外直接投资4666.94亿美元,占全球的33.08%。2014年,亚洲发展中经济体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外投资来源地,约占全球对外投资总量的1/3、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总量的90%。
创新能力提升。尽管亚洲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低于欧美,但近年来企业创新能力迅速提升。2004—2013年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申请专利数翻了一番,2013年专利申请达到149.72万件;获准授予的专利增加了1.5倍,达64.88万件。过去10年间,进入世界500强的亚洲企业数量增加了75个,进入世界最大跨国公司的亚洲企业数量增加了4个,进入世界品牌500强的亚洲品牌增加了27个。亚洲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正在悄然改变世界科技创新格局。
区内联系加强。过去,世界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亚洲出口导向型国家对欧美市场依赖较大。近年来,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自由贸易区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东盟一体化加速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成果显著,中韩自贸区将促进亚洲两大经济体全方位、高水平相互开放。以日本、韩国、中国以及印度为中心的跨国产业链正在形成,区域内产业合作加强。亚洲地区形成了塔形分工体系,日本位居高端,中、韩、新、马等经济体次之,其他经济体梯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在跨国产业链中发挥各自作用。这种跨国产业链有助于降低区域经济成本、实现合作效益、增强发展动力。
也应看到,亚洲经济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风险。一是亚洲国家发展水平不一。截至2015年初,联合国认定的全球44个最不发达国家中,亚洲有9个。二是部分亚洲国家为能源资源出口国,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迷的负面影响更大。三是亚洲国家金融创新和监管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国际金融动荡的冲击。四是亚洲国家就业压力日增,将劳动力资源转化成现实竞争力有赖于加快经济发展。五是亚洲国家间政治互信不足,影响区域安全和经济合作。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得到亚洲各国广泛响应,必将促进亚洲经济克服困难,实现更大发展。
世界经济中心逐步向亚洲转移
增长动力源于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势所必然)
胡江云
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处于低位等情况给新兴经济体提供了改革开放、结构调整的新机遇。回顾历史,在过去几十年里实现了较快增长的国家和地区,没有一个不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的,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
亚洲有40多亿人口,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洲。21世纪以来,亚洲新兴经济体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按照现期价格计算,1990—2012年,亚洲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从24.72%增加到35.24%,增加了10个百分点以上。同一时期,美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从27.71%下降到23.6%。1993—1996年和2007年以后,亚洲经济总量超过美国,这两个时期分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和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2013年,中国、日本、印度、韩国、印尼、土耳其进入世界经济前20位,其GDP占世界的比重分别为12.22%、6.51%、2.48%、1.73%、1.15%、1.09%,东盟9国(不含缅甸)GDP占世界的比重达到3.11%。可以说,世界经济中心正逐步向亚洲转移。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亚洲经济率先复苏。2008—2013年,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年均增速达到6.31%,远高于世界2.2%的平均水平。这一时期,中国、印度、韩国、东盟、海湾合作委员会的经济增长分别为8.93%、6.66%、3.28%、5.12%、4.92%,均高于世界经济增长平均水平。相对而言,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有的甚至陷入困境。2012年、2013年欧元区经济分别下降0.7%、0.4%,2014年仅增长0.9%。2014年,亚洲主要经济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印度经济增长7.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经合组织(OECD)十分看好印度经济前景,认为印度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韩国经济增长3.3%,经常项目保持顺差,制造业订单继续增长,失业率处于合理水平,通胀率保持较低水平。长期陷于泥潭的日本经济出现零增长,企业生产稳定,职工收入有所提升。
亚洲国家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印度莫迪政府大力实施“印度制造”计划,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亮点。近年来,印度财政赤字减少,印度银行可将其资金流向从持有国债转为更多地借给私营业主。莫迪政府正着力减少行政陈规旧律,改善外资进入环境;推行统一商品服务税,以减轻税负。日本政府分别在“东京圈”、“关西圈”、冲绳县、新澙市、兵库县养父市以及福冈市6地建设“国家战略特区”,旨在改革经济结构,放松管制,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增强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活力。马来西亚等东盟成员也实施了大量的改革开放措施,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倡议东盟地区实行统一的海关标准、贸易准则,推进金融部门自由化,确保投资受到保护。
目前,东盟区域内贸易比重不断增加,东盟成员之间相互投资力度加大。新加坡在越南、印尼设立了工业园区,扩大了投资规模,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东盟、新加坡分别与中国、日本、韩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与韩国已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与澳大利亚也就自由贸易协定达成实质性一致意见,澳大利亚与韩国已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与此同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亚太自由贸易区协定(FTAAP)等逐步推进,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筹办亚投行,这将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积极影响。
共同应对发展挑战
中国与亚洲:迈向“命运共同体”(大家手笔)
周文重
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主题为“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在开幕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围绕中国与亚洲国家的经济合作阐述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亚洲市场潜力巨大,加之劳动力、自然资源、社会结构等综合支撑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亚洲地区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亮点。当前,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如何优化发展战略、推动变革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是亚洲各国和地区面临的共同任务;如何进一步携手合作,建设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应对挑战、创造机遇,是决定亚洲命运的重大课题。
全球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低增长、低通胀、低需求同高失业、高债务、高泡沫等风险交织,主要经济体走势和政策取向继续分化,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依然突出。大多数发达经济体无力恢复到危机前的增长水平,而一些新兴经济体则遭遇逆风,难以维持以往的强劲增长,甚至面临金融资产在市场上被抛售的局面。
亚洲几大主要经济体均面临发展挑战。中国处在主动转型、调整经济模式的过程中,正在积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印度虽然经济增速较高,但面临基础设施不足等增长瓶颈;日本经济依旧低迷,安倍经济学未能显现威力。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其他经济体对外依赖度较高,加之地缘因素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未来一个时期压力仍然较大。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提出多种合作共赢方案,致力于为亚洲描绘更加美好的未来。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到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工程中,中国从制度安排到模式设计都以积极姿态承担重要责任。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主席阐述了“一带一路”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战略意义,赢得国际社会积极评价和反馈。中国倡导的合作模式瞄准亚洲国家和地区加强经济往来的硬件障碍,以金融合作为杠杆,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区域开放合作新模式,为亚洲打造新未来提供了现实可行路径。
加大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具有显著现实意义,将为亚洲未来数十年的健康发展夯实基础。在很多亚洲国家和地区,薄弱的基础设施明显阻碍经济发展,亚洲整体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高达每年8000亿美元。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设,是对原有融资渠道的有效补充,将利用亚洲乃至全球其他经济体的流动性推动亚洲经济升级。“一带一路”建设将惠及沿线经济体,产生多赢效果。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极大促进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优势产能和技术引进来、走出去,实现优势互补,在一个宏大架构中更加科学地配置资源,带动亚洲及沿线其他国家经济增长。
亚洲“命运共同体”未必像欧洲那样使用统一货币,而是谋求提升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扩大亚洲货币在全球贸易与结算中的使用。长远来看,中国倡导的合作模式将为提升亚洲经济体在全球的重要性以及改善全球金融体系作出关键性贡献。中国正在推动亚洲企业之间及其与全球伙伴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印度塔塔集团与中国小米公司的合作就是一个范例。
过去半个多世纪,亚洲为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开放与合作也使亚洲新兴经济体成为从经济全球化中受惠最多的地区。如今,亚洲国家不仅是全球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也为世界经济创新和改革不断注入新动力。未来,亚洲国家和地区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构建良好的国际经济社会秩序至关重要。在可预见的将来,在迈向“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实现“联通亚洲”指日可待。而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改革,在亚洲“命运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将发挥更大作用。(作者为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原标题【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应对 (之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