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后的冷思考

26.04.2015  10:54
“世界读书日”后的冷思考:如何跑赢这场“文化马拉松”? - News.E23.Cn
“世界读书日”后的冷思考:如何跑赢这场“文化马拉松”? - News.E23.Cn
“世界读书日”后的冷思考:如何跑赢这场“文化马拉松”? - News.E23.Cn
来源: img01.e23.cn

 

 市民在泉城路新华书店内阅读书籍

近日,市民在泉城路附近一家书店内参加活动。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黄中明 摄□本报记者 石晓丹

  书店打折、换书节、作家进校园……在济南,刚刚过去的第20届“世界读书日”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很多市民领略了阅读的力量。

  不过,读书日是一天的事儿,全民阅读却是一场“文化马拉松”,热闹过后冷思考一下:在“世界读书日”前夕,山东省相关部门发布了去年“山东省公众阅读现状及意愿调查”的报告,我省去年人均阅读纸质书约为2.43本,不及全国平均水平,显然这个成绩单并不完美。那么,在推动全民阅读这件事儿上,我们到底还应该做些啥?

  一份调查报告的无奈

  政府举办的读书活动仅有16.7%山东人知道

  “世界读书日”前夕,山东相关部门公布了我省公众阅读现状及意愿的调查报告,其中我省去年人均阅读纸质书约为2.43本,与全国人均阅读纸质书4.56本相比有一定差距。

  作为孔孟之乡,山东从来不缺文化,那山东人为啥不愿看书?上述报告中的另一组数据似乎提供了解释:目前山东公众阅读处于自主、自发状态,对阅读活动的需求较为强烈,65.3%的公众希望当地政府举办读书活动或设立读书节,不过仅16.7%公众表示当地政府举办过读书活动,62.3%反映身边缺乏公共文化设施。

  “不读书不应该怪大环境不好,但这些数据确实反映了在推进全民阅读方面,我们有值得反思的地方。”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一座自助图书馆的尴尬

  市民盼“通借通还” 书籍种类增多

  作为可以免费借阅书的各级图书馆,在推动全民阅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获得“世界图书之都”称呼的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拥有102座图书馆。

  那济南情况如何呢?记者调查了解到,除了省市图书馆及各区分馆,眼下济南市为推动全民阅读,还设有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流动车,让很多市民不用出小区就能看到书。此外,历下区还将打造百座社区图书馆。

  “24小时自助图书馆很方便,平时不出小区门就可以随时借书。”昨日,记者在阳光100小区看到,小区内的一座自助图书馆吸引不少人驻足。不过,市民苏女士也在犯愁,“我在济南市图书馆借的书,听说小区有自助图书馆,想在这儿还上,谁知这里不能通借通还。”苏女士说,她已经在市图办了借书证,希望自助图书馆与市图之间尽快实现通借通还。

  据了解,眼下我市已在泉城广场、龙奥、鲁能领秀城等多地建有自助图书馆,每座图书馆可放置450本图书。在阳光100小区,大约有1/10的书被借走。但记者注意到,其中图书多数为“成功学”或实用性的工具书,经典文学、名著等书籍不多,种类相对较少。

  一个读书会的困惑

  公众阅读愿望强烈 但资金、场地都缺失

  除了公共文化设施的缺失和不完善,还有很多人反映缺乏官方组织的读书活动。据了解,今年“世界读书日”,除了新华书店等书店有打折、读书会等活动外,省市图书馆还有“换书节”等活动。“但与江苏、北京等地异彩纷呈的活动相比,我们的活动太单调和形式化。”读书爱好者李先生说。

实际上,民间阅读愿望非常强烈,因此济南近几年诞生了大大小小的读书会。“我们讲座的听众上至80岁老人下至3岁小孩儿,包含社会各类群体,有一位大桥镇的农民工,白天在市里给人装修,晚上就来听讲座,然后走着回家,几乎每期都来,读书笔记写了一本又一本。”文学生活馆的发起人谢锡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