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将通过四种业态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1月19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的意见》进行解读。《意见》指出,我省将通过发展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四种业态”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并明确到2020年全省建设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50个,培育示范主体600家的目标。
省农业厅副巡视员于永德介绍,目前,我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主体不断壮大、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利益联结机制逐渐完善,已初步形成良好发展态势。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到5.5万家,农民合作社18.6万家,农业龙头企业9600家,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超过1800万户,户均增收2680元;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9万多家,年营业额突破630亿元,共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0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0个;2017年,在28个县(市、区)实施了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005万亩;建立了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遴选了23个区域公用品牌、200个企业产品品牌。
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我省各地对开展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热情很高,但对具体发展什么、怎么发展仍很迷茫。对此,省农业厅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孙明河表示,《意见》重点归纳总结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四种业态”,并对其主要内容和具体发展途径进行了明确。
终端型业态是构建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无缝对接的产业体系。具体发展途径为:一是以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商贸物流等后续产业。二是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骨干,向前延伸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原料基地,向后延伸发展流通业和餐饮业。三是以商贸物流业为引领,发展农产品订单式种养殖基地及配套的产后加工、生产服务。
体验型业态是促进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休闲观光(垂钓)、农耕体验、文化传承、健康养老、节庆采摘、科普教育深度融合。具体发展途径为:一是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传统农耕文化,引入创意元素,发展参与式、体验式、娱乐式创意农业。二是依托优势景观资源和乡村文化底蕴,发展吃住游购一体化的乡村旅游。
循环型业态立足农业废弃物和加工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具体发展途径为:一是在农业各产业间,打造产业上下游有机关联、“资源—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完整的农业生物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二是推广先进农产品加工技术,对加工副产物进行梯次利用,“吃干榨净”,生产各类精深加工产品,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效益。三是推广应用环保技术,加大废弃物处理力度,实现加工企业的清洁化生产,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智慧型业态包括发展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具体发展途径为:一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加工、营销全过程进行智能化控制,发展精准农业、智慧农业。二是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三是借助创意产业的发展理念,将现代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加工及流通领域,发展定制式创意农业。
值得关注的是,我省将充分发挥省级农业融资担保机构作用,将发展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扶持范围。同时,我省还将推动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挂牌上市。(记者 方垒)
编辑:胡立荣 责任编辑:温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