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东北经济】切换动力以创新破解东北“困境”
编者按:近两年来东北经济陷入疲软,外媒写了一篇又一篇关于中国东北经济萎靡的观察评论文章,为远在千里之外的黑土地操碎了心。东北经济怎么了?新一轮东北经济振兴怎么干?为解答这些疑问,1月9日至14日,由中央网信办指导的“直击东北经济”主题活动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同步展开。由网络媒体和权威专家组成的联合采访团分赴东北三省实地调研以求解东北困局“新药方”。光明网以下刊发第六篇“直击东北经济”系列专家约稿以飨读者。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10多年来取得了丰富的阶段性成果,为推进新一轮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在当前全国经济新常态形势下,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地区受“三期”叠加影响,传统产业结构和计划经济体制机制遗留问题等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能源、钢铁和传统装备制造业因外需不足、投资拉动减弱而遭受严重冲击,造成整体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积极破解这一难题事关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现,事关我国周边和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不干则已,干就一流。追求完美,永不停步。” 图为黑龙江省绥化市昊天玉米开发有限公司的宣传标语。近年来,黑龙江开始发力食品深加工领域,这家公司被黑龙江省科技厅确定为“视频精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光明网记者张琳/摄
抓振兴:打好组合拳
“东北振兴”是相对于“西部开发”“中部崛起”而言的,而“东北振兴”“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又是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而提出来的,贯彻的是协调发展理念,属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的范畴。2003年以来,中央为支持东北振兴出台的系列政策,为东北地区努力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但是,东北地区体制性、结构性、资源性等深层次矛盾有待进一步解决,已经取得的成果有待进一步巩固,加快振兴的巨大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挥。虽然讲“全面振兴”,但东北地区突出的还是老工业基地经济腾飞问题,尤其是用先进技术改造,用信息化、绿色化和服务化提升,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买进,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有效供给,把存量资源转化为增量要素。从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固有矛盾和实践过程看,东北振兴的主体虽为四省区地方政府,但关键仍在中央政策红利。因为“振兴”主要解决的是盘活存量问题,而东北的存量资源主要集中在工业和国企,特别是央企。
东北振兴更多涉及的是体制性、历史性矛盾。按照习总书记要求做好“老字号”“原字号”和“新字号”三篇大文章,必须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一是中央政府应继续加大对东北振兴的扶持力度。不仅要通过增加转移支付等渠道,为东北地区承担必须承担的改革成本,尤其要通过强化政策保障和资金整合,使东北地区早日重新回到全国最发达地区的行列。一定意义上讲,甚至并不需要特殊的政策倾斜,只需进一步提高政策扶持含金量。譬如,比照西部政策,在东北振兴未来15年间(2030年),所得税由25%减少到15%;比照上海等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点政策,尽快启动建立中俄自贸区,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对俄合做。
二是地方政府应千方百计、凝心聚力抓振兴。一方面要发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精神,抓好组织实施和推进落实,做好自己的功课,持续释放中央支持东北振兴的政策红利;另一方面,东北四省区应学会抱团取暖,协作联动、合力攻坚,要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市场体系和开发优势资源上寻求“协同”,共同应对和破解经济压力带来的挑战。
促发展:靠创新驱动
回顾过去,东北地区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增长。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下,东北又走到一个新的历史关口——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机遇,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靠什么?关键靠创新,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只有通过打好“创新牌”,才能打赢振兴发展的攻坚战。创新驱动的本质是指依靠自主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不仅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也开始出现劳动力特别是技能劳动力短缺约束,且应世界经济低迷,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明显减弱,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显得更加紧迫。这就要求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东北地区怎样实现这一新旧增长方式转型、新旧发展动能转变,在未来发展中重新回到引领型发展的位置?答案要切换动力,一定要靠创新驱动。东北地区要破解目前的困境,就必须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和总开关牢牢抓在手上。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要率先创新,给东北全域提供支撑,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四城市的率先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形成“4+X”的区域创新格局。东北四省区应按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布局,找准定位,扬长补短,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分工互补的区域创新整体,成为带动全域创新发展的引擎,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中赢得未来。
这家位于黑龙江绥化市食品产业大园区的冰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定位于智能化生产加工,于2014年10月正式生产,是黑龙江省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工厂化生产杏鲍菇企业。目前日产菌包4万袋,出成品菇16万吨,菇芽、菇片4万吨。
想崛起:靠开放市场
实践表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市场化水平的高低呈正相关关系。所以,构建统一开放大市场和竞争有序的营商环境,有利于推动东北地区创业创新、激发社会创造力。近年来,东北地区以商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围绕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出了许多重要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至今,东北仍然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官僚主义比较严重地区,改革动力不足,市场化程度很低。有资料显示,东北地区的市场化程度总指数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在内地31个省份中辽宁省排名第10位,吉林省第18位,黑龙江省第21位。
而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市场化指数方面,辽宁省排第15位,吉林省第20位,黑龙江省第27位。实践也表明,市场化制度改革在推动各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快市场化改革,在观念和行为上摆脱对传统计划经济的依赖,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根本出路,加快市场化进程,不仅有利于打破旧的经济体制束缚,加快企业向真正的市场经营主体转变,而且也有利于加速东北地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实现产品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重构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格局。
为此,我们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东北地区过去十几年国企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进步,民营经济成长缓慢,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依然习惯于在旧的逻辑中打转转?经验告诉我们,东北老工业基地蓄势崛起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市场化制度改革。
作者:朱宇 编辑:邱忠珲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