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多措并举强力推进生态修复项目建设

21.10.2015  12:43

  东平县委、县政府近日召开专题会议,重点推进大清河及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涉及项目建设的驻地乡镇和发改、国土、环保等县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县委常委、副县长宫庆会出席会议并强调,近年来,为确保大清河及东平湖水质稳定达标,实现一泓清水北上,县委、县政府从讲政治、讲大局的战略高度,按照“治、用、保”的治污理念持续不断的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特别是大清河及湖滨带生态工程的实施,彰显了东平湖流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因此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不折不扣的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大清河及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被列为县委、县政府一号重点工程,主要是建设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人工湿地系统,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清淤治污、疏浚河道,贯通河道水系,清除河道内污染物。第二,建设生态河流,在河道浅水区种植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美化河道、净化水质。对大清河及湖滨带进行分区规划,按功能分为水生植物科普区、休闲活动区和生态农业观赏区。第三,营造人文景观。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建设生态岛,打造亲水平台,修复河道护坡、水坝及沿河道路。通过工程科学规划,植物带的优化配置,构建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一定水质净化能力和美丽景观效果的河道走廊湿地生态系统。 

  该工程的顺利建设能够实现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一,在生态效益上,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削减农村面源污染,恢复湖滨带原有湿地风貌,并利用湿地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对湖水中的污染物做深度降解和净化,达到增加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气候和涵养水源的目的,确保东平湖南水北调调水水质稳定达标,有效改善国控、省控流域断面的水质效果。第二,在社会效益上,做好旅游结合文章,结合工程所在区域的现状情况,因地制宜的建设沿河、沿湖景观。第三,在经济效益上,通过湿地水生植物的种植和销售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湖滨带农民的收入,实行湿地的可持续运行机制。本工程建成后能够实现水质深度净化、生态湿地景观与周边的园林、城建规划和谐统一,为生态东平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