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巾帼编织协会引领妇女走上脱贫致富路

19.06.2018  17:30

为破解库区发展落后和当地群众贫困问题,落实省妇联《关于发展“大姐工坊”推进居家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近年来,东平县妇联依托省妇联推介居家创业就业项目,成立东平县妇联巾帼编织协会,组织贫困妇女居家创业就业,发展居家创业就业项目点30个, 7个被认定为省级“大姐工坊”,先后编织中国结3万余套、党旗180件、门前垫8000余个、野外求生手链2万个、平安果1500余个,辐射带动妇女1800余人,人均月增收1000元。小小“红丝线”串起了贫困妇女增收致富的“大梦想”。

千方百计求真经 想方设法育巧手

东平县妇联多方发力寻取贫困妇女致富“真经”。2016年东平县妇联通过省妇联编印的《巾帼居家创业就业项目》手册上了解到中国结项目。中国结编织简单易学,工作时间灵活,非常适合贫困妇女居家就业。县妇联负责同志带队赴济南结缘金梦(中国结)商贸有限公司进行洽谈学习,经过反复沟通、充分论证,决定引进该项目。为使项目落地落实,2017年4月东平县巾帼编织协会成立,下设编织指导中心、创业培训基地等机构,吸纳680名巾帼编织巧手为会员。乡镇(街道)成立编织指导站,行政村成立编织点,形成县、乡、村三级编织发展服务网络, 辐射到全县14个乡镇(街道),1000多名贫困妇女从中受益。

走出去学”、“请进来教”、“树典型带”,开展形式多样的“巾帼巧手课堂”培训,培养农村妇女编织巧手。县里先后选派12名巾帼巧手赴济南结缘金梦培训基地学习编织技术,举办全县“精准扶贫·巾帼巧手“培训班,聘请编织专家教授来东平授课,培养了300余名编织巧手骨干。在此基础上,评比产生全县“最美巧手”、“培训师”和“质检员”等技术骨干,依托县巾帼编织协会、乡镇编织指导站、村编织点和妇女之家等阵地,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巾帼巧手课堂”培训,进村入户,上门服务传授编织技术,形成“1+N”师傅带徒培养模式,提升农村妇女脱贫致富能力,助推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创业。

拓展业务壮规模 探索模式拓路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壮大生产规模,才能实现生存和发展。为此,协会一边编织中国结,一边寻求新的产品种类。经过多方寻找,联系到泰安市一家大型绳制品企业,引进了手链和脚垫编织项目。这两种产品简单易学,经过短期培训即掌握了编织要领。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协会会员还自主编织了“巾帼心向党·喜迎十九大”新产品“党旗”,将传统审美元素、节日喜庆氛围与党建宣传功能融为一体,深受市场欢迎。

为拓展妇联服务妇女工作新路径,东平县妇联积极探索“互联网+”服务妇女工作新模式,借助移民社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在物流、技术等方面的资源平台,建立妇女手工编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线下销售与线上销售的有机结合,形成以中国结编织产业为主,串珠、柳编、十字绣、手工鞋垫、手工制鞋等其它手工编织产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让更多的贫困妇女、贫困家庭实现增收致富。

就业一人带一片 协会助圆脱贫梦

东平县妇联以巾帼编织协会为依托,不断探索“基地+巾帼巧手带头人+项目+贫困妇女”路子,帮助更多妇女掌握手工结编织技术居家就业。老湖镇贾村的刘振苓是一名残疾人,在驻村省派第一书记的开导下,刘振苓参加了县编织协会举办的编织技术培训班,现在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元,能够依靠自己的双手补贴家庭生活开支,刘振苓非常自豪。  “中国结”编织队伍还吸引了很多老年人加入。老湖镇前楼村赵庆银、侯召娴夫妇,自从儿子成家后,老俩口生活清闲,偶然机会听说邻村刘庄有人在做手工活,不耽误照顾家,还能挣点零花钱,老两口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编织协会,在老师手把手教导下,现在老两口一个月下来能挣千把块钱,见人就说“以后也不用要孩子们的钱了,自己就能养活自己了”。

中国结”编织等居家项目,不仅带动了全县手工编织产业的发展,而且让农村闲散妇女有活干,有钱赚,精神更充实,让孩子不留守,老人不空巢,家庭更和睦,达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成为非常接地气,有效的巾帼脱贫举措。

(省妇联    东平县妇联)

[责任编辑: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