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以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
早春3月,在河口区新户镇新芹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一排排整齐的标准化蔬菜大棚映入眼帘。棚内山芹、油麦等蔬菜生机盎然,工人们正忙着收菜、管理菜苗。“像这样一个7分地的大棚,一茬产山芹5000斤,可以卖1万元,一年净收入1.7万元。”新芹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廷坤介绍。
据悉,新户镇把发展高标准设施农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破解增收难题的突破口和重点工作来抓,积极鼓励农民发展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目前,新户镇已发展家庭农场13个,建成温室大棚160多个,产品有山芹、油麦等20多个品种。
在东营区牛庄镇,占地2000亩投资2亿元的蓝海生态农业种植园区,现已发展成为集现代农业生产与示范、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科技展示、科普培训、农业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种植园区,是东营市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的典型代表。
“园区2014年又投资1500万元种植葡萄等果树200亩,投资9000万元建设蓝海生态农业养殖园区,投资1600万元建设麒麟食用菌种植基地。目前项目建设任务基本完成。”种植园负责人介绍,园区可以提供就业岗位300个,辐射周围王营、前邵、后邵等12个村,带动全镇900余户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实现产供销、贸工农及生态旅游的有机结合,打造出了一条前端联系市场、后端联系农户的产业纽带。
东营市按照“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的思路,共认定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20家,总建设面积81.8万亩,总投资113.6亿元,年产值108亿元。
一家一户的农业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弱,。“我们对会员种植的胡萝卜进行统一收购,经过深加工后售价能翻一番。”广饶县丰泰胡萝卜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士民介绍,种植户不用再为销路犯愁,也就吃了“定心丸”,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就更高了。有了稳定货源的龙头企业,也没了后顾之忧,就可以拿出更多资金改造技术和开拓市场,延伸产品链条。农民们尝到了甜头,该合作社会员已达到400余人。
近年来,东营市农业部门探索将工业经济中的先进经营理念移植到农业发展中来,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各地龙头企业不断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和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基地+标准化农场”等模式。龙头企业在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产品销售等环节更有优势,新型市场主体带动了农民增收。
2014年,东营市实施了农业产业化强龙工程,按照“分类指导、扶优扶强、重点突破”的原则,选择澳亚集团乳制品加工项目和乐安府食品公司肉制品加工项目等20个项目重点推进,带动全市新上项目68个,完成投资50多亿元;重点扶持了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08家,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32家,全市形成了粮油加工、畜牧养殖加工、水产养殖加工、果蔬加工、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加工等七大企业集群。
2014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带动农户25万户,直接提供就业岗位6.5万个,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4家。(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