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故事]一个埃及人的中国梦

26.11.2015  19:51

  艾哈迈德

  央广网银川11月26日消息(记者郭长江 许新霞)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初来中国是因为一份只有三个月期限的工作合同,但让埃及人艾哈迈德·赛伊德没有想到的是,如今五年过去了,宁夏不但成了他的第二故乡,还成为他梦想起航的地方。

  “英文的我可以给他介绍中英出版社,他们也很想做这方面的,因为你们这边只做阿文的……”

  艾哈迈德接受本台记者采访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新昌东路一栋写字楼的一间办公室里,埃及人艾哈迈德·赛伊德正用流利的汉语与当地一家出版社的编辑柳毅伟交流一本书的出版翻译工作。柳毅伟说,一直和他做中阿图书的转换文字出版,感觉是他为中阿文化搭载了一个桥梁

  十年前,艾哈迈德毕业于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是学校首届中文专业毕业生。他说,他觉得中国人占全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并不是很了解,为了好好了解中国就开始学中文。

  2010年,一个偶然机会,在迪拜兼职做中文导游的他受邀来宁夏担任首届中阿经贸论坛阿文官方网站的翻译和校对,合同期3个月。他说,来之前并不知道中国有一个地方叫宁夏。待了三个月之后觉得这边发展前景很好,是在文化方面。

  艾哈迈德受聘中国文化译研网专家委员会顾问专家

  2011年9月,艾哈迈德与两个宁夏“80后”小伙儿合资注册了宁夏智慧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接中阿图书互译、出版,阿拉伯语培训等业务。

  艾哈迈德说,是宁夏改变了他的人生。宁夏,尤其是南部,给他的感觉是,除了语言是中文而不是阿拉伯语,习惯、宗教仪式、清真餐厅等都感觉很亲切,像是回到了阿拉伯国家。

  不仅如此,艾哈迈德还成了宁夏第一个用自己的名字买房购车的外国人。他说,如果自己出差说要回家,大家都知道是要回银川,这里变成了他真正的第二故乡,在宁夏的每一天他都过得很开心。

  艾哈迈德参加第二届中阿博览会

  艾哈迈德回短信、发邮件,用的全是中文。他说,现在一天中90%的时间都在用中文。四年多的时间,艾哈迈德的团队翻译出版、版权输出中阿文图书560多册。今年8月,他本人还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第九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青年成就奖。公司副总经理张时荣说,如今,许多出版社、国内著名作家都是主动找上门谈合作。整个中国的图书版权输出到阿拉伯国家,在阿拉伯国家再出版发行的市场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市场份额都为他们所有。在整个阿拉伯世界销售的图书,十本书当中差不多有九本书是他们贡献的,每年的整个营业额都翻倍。

  而对于艾哈迈德来说,经济效益并不是第一位的,他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图书了解中国文化,客观认知中国。现在他们考虑的并不是一本书能卖多少钱。一本书就像自己的孩子,让他很有成就感。他想把中国好好介绍给全世界,从心里真正爱她。

  2014年,艾哈迈德走访了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写了《中国道路:奇迹和秘诀》一书,发行超过一万本,成为阿拉伯国家最畅销的图书之一,被作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高层领导人之间互赠的文化“国礼”。

  “一带一路”战略让艾哈迈德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他还打算拓展中阿文电子书、影视剧译制等方面业务,向阿拉伯世界呈现更加立体化的中国。

  艾哈迈德被授予第九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青年成就奖

  艾哈迈德说,12年他在埃及成立了第一家公司,叫做“新丝路”。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看到阿拉伯人通过丝绸之路和中国开展不仅是经贸方面的合作,还有文化方面。双方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把“一带一路”上中国所有的地方和“一带一路”上的阿拉伯国家通过文化联合在一起,变得更加强大、和平。他说,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