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济南老工业基地如何重振雄风?
推动老工业区转型
2014年国家发改委正式将山东省济南市设为城区老工业区搬迁试点,根据《济南市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济南东部老工业区有90家工业企业需要进行搬迁改造,其中很多是钢铁、石化等高排放行业的重要企业。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并不是简单地“挪地方”,而是采取搬迁一批、就地改造一批、关停腾退一批的方式,以实现企业再生、产业重构、淘汰落后产能等共赢发展目标。
虽然老工业区搬迁势在必行,但许多企业心存顾虑,一位企业负责人认为,搬迁工作很可能关系到企业的生死。“一是职工安置问题不好解决,二是建新厂的基础投入资金我们也没有。这是两大难题。”他告诉记者,“普通职工还好,有些老技术工我们培养了多年,如果安置不好,就留不住他们,对企业来说是一大损失。”
山东中德设备有限公司,在90家要搬迁的企业当中,搬迁进度走在各家企业的前列。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结合济南城市的产业布局,我们意识到,搬迁是迟早的事情。”于是,早在2012年该公司与临港开发区签订了《入区协议书》,建设公司总部。企业认为,搬离土地紧张的城区,能获得更大的生产空间。
按照规划,装备制造、机械加工类企业就近优先迁至临港开发区或新筹建的历城节能产业园;新型建材类企业迁至济南新材料产业园;轻工类企业迁至济阳县;石油化工类企业迁至商河县鲁北化工园;冶金类企业迁至章丘、平阴等地。到去年年底济南已经完成中德设备、宝世达电缆、小鸭电器、帕特机械等7家企业的搬迁改造。其中,中德设备迁至临港开发区,宝世达电缆迁至禹城。另外,球墨铸铁管、盛源化肥、耀华玻璃等9家企业正在进行搬迁,其中,球墨铸铁管已启动搬迁,预计2016年底可以完成搬迁改造工作,山塑试验厂、润源化工等化工企业正开展选址工作。
强工业先去“内火”
实施老工业区搬迁,这是济南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必经的阵痛期。济南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城市,长期以来全市制造业投入中,重工业占绝对多数。钢铁、汽车、机械、化工等重工业逐步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
“这就暴露出济南工业在结构上的问题,轻重工业比重悬殊,资源依赖度大,资金、劳动力密集,导致外部因素冲击大,经济发展‘起慢落快’。”一位部门负责人分析。“一方面是经济下行压力对城市工业的影响,这是‘冷空气’,另一方面是自身有‘内火’。”他所说的“内火”正是济南工业发展质量的自身缺陷。
“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推动济南工业科学发展的主线,按照调高、调轻、调优的思路,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该负责人说:“市场好的时候,调结构没动力。面临困难,核心技术、能耗等都成为竞争力的关键,用‘倒逼机制’来调结构,企业就有积极性了。”
“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被作为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标准,这也是各国经济发展实践证明的一个道理。但问题是,济南服务业比重高,并不是工业、制造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结果,而是工业发展不足反衬出来的。”济南经济领域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济南需要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下大功夫,服务业、工业“双轮驱动”,把济南打造成先进制造业基地,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走创新驱动之路
转型的“甜头”,企业感触最深。“我们生产的酚醛树脂空心微球,被用在了神舟十号返回舱上,飞船返回舱表面的防热材料加入它后,可以有效隔绝返回舱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产生的上千摄氏度的高温,保证舱内安全。”圣泉集团董事长唐一林告诉记者。“圣泉依靠坚持不懈地科技创新,让世人看到了民企的力量。”
对于济南老国有企业来说,实现东山再起必须突出重围。小鸭集团董事长周有志介绍,“小鸭在技术上的创新与突破从来没有停止过。”按美国标准开发的冷凝直排烘干洗涤一体滚桶洗衣机,凭借能耗比美国标准还低的优异指标,成功进入北美市场;在零售设备领域,超市冷柜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最先进,成为世界第二大超市连锁集团英国TESCO、香港百佳等的设备供应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车轮生产线技术,成为二汽、力帆、宝钢车轮等企业的供应商。
经过全市不断努力,济南工业渐渐“暖意融融”。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新兴产业突破1000亿元、比重提高2.7个百分点,高耗能产业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投资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041.1亿元、增长21.1%,高于全社会投资5个百分点。
今年,济南市将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两化融合,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和消费基础作用,积极挖掘新动力,大力培育新增长点,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