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个专项方案精准施策滩区迁建 三年筹资65.23亿元
日前,由26个省滩区迁建办公室成员单位制定的26个专项方案印发实施。围绕新村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26个部门精准施策,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计划三年筹集资金65.23亿元,合力改善滩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保障滩区群众既“挪穷窝”,更“拔穷根”。
记者从4月12日省发改委牵头召开的媒体通气会上获悉,截至3月底,我省黄河滩区42个外迁安置社区中,41个已完成招投标;28个新建村台工程,2个完成淤筑进入沉降期,16个预计6月底前完成淤筑。“剩余的10个新建村台和筑堤保护工程上半年将全面开工建设。100个旧村台改造提升工程,上半年开工40个;临时撤离道路改造提升工程,上半年开工一半项目。”省发改委农经处处长李秋生介绍。
扶贫重点村每村
至少培育一个特色产业
在产业支撑方面,打造“千里黄河生态走廊”,整合涉农资金3亿元,主要发展优质粮食、蔬菜、食用菌、水果、中药材、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建设精品农产品生产基地60万亩。优先支持脱贫攻坚,滩区内38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每村至少培育一个特色产业,一个农民合作组织。支持滩区绿化造林,完成滩区造林3万亩。改造提升规模化养殖场100个,渔业标准化养殖池塘6300亩。培育一批具有滩区特色风貌和黄河文化底蕴的乡村景观。
“农业专项方案在产业布局上有新突破,强调突出区域特色,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省农业厅财务处处长冷彩凌介绍,方案创新构建了“一带、三区”交叉布局的产业布局,“一带”即千里黄河生态农业经济带,主要是在山东境内黄河两岸堤防之间滩区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加快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接中原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增长极;“三区”则是以菏泽黄河滩区为核心的黄河入鲁段优质农产品供给区、以济南黄河滩区为核心的中段都市农业休闲区、以东营和滨州黄河滩区为重点的黄河入海段农耕文明传承与生态循环农业优势区。结合各区域资源特点,制定差异化产业发展目标,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产业片区。
2020年实现“旱能浇、涝能排”
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投资2.2亿元建成61万亩滩区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建设供水主管网83.6千米,完成93处饮用水水源地防护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168公里,滩区县区农村道路实现户户通、无公害卫生厕所实现全覆盖。新建通讯基站231个、光缆498公里。减免外迁安置社区电力配套费用5.66亿元,建设改造电网线路610公里。
据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副处长赵玉庆介绍,到2020年底前,通过配套改造滩区内水利工程,我省黄河滩区将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实现“旱能浇、涝能排”,迁建居民生活饮水条件明显改善,能够饮用安全合格水,享用便利可及的供水服务。
根据水利专项方案,灌溉排水工程方面首先要解决引提黄河水能力、保障灌溉水源。2020年前,规划完成61.38万亩滩区农田的灌溉水源工程、沟渠工程和配套建筑物工程的建设,计划新建改造渠道203.36km,新建、改造渠系建筑物382座;村台饮水工程方面,根据滩区就地就近筑村台、外迁安置村台、筑堤保护村台、旧村台改造提升、撤离道路改造提升不同迁建形式,合理比选确定供水水源、取水方式及管网布局。71个村台需新建集中供水工程33处,利用原有水源供水工程4处,管网延伸工程13处,按照先缓后急、稳步推进原则分年度、分步骤实施。到2020年前,规划解决5.64万户、19.67万滩区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水厂33处,新打深井36眼,新建二次加压泵站5处。
助学贷款最长期限延至20年
在民生保障方面,投资12.8亿元,完成滩区91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新增校舍面积45.5万平方米,着力解决“上学难”问题。新建和改扩建3个标准化乡镇卫生院、57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强化基层医护人员配备和培训,着力解决滩区群众“看病难”。安排医疗和临时救助资金3.5亿元,为滩区生活困难群众扶危解困。新建和改扩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14处,满足滩区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金融支撑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全面落实创业扶贫担保贷款、助学贷款等相关政策,推行“富民农户贷”和“富民生产贷”,助学贷款最长期限从14年延长至20年,为农业生产生活注入资金支持。协调省管企业捐赠4000万元支持滩区建设,引导省管企业、高职院校扩大滩区招生规模,加强困难学生帮扶。国开行、农发行安排政策性贷款授信240亿元以上,全力助推滩区迁建各类工程。
据农发行山东省分行基础设施处处长王传韬介绍,截至目前已经审批贷款5.23亿元,已经投放3.92亿元,执行信用方式,基准利率,用于支持济宁梁山县和淄博高青县3个迁建社区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帮助2.2万滩区群众迁入新型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