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33个剧目参加第三届舞台美术展

07.12.2015  10:40

  11月26日至29日,“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在北京展览馆举办。据介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分别于1982年、2003年举办过两届全国范围的舞台美术专业展览。时隔13年后再度推出的本届展览,当然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山东是戏曲大省,舞台美术创作经常涌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亮点,有些还是大家津津乐道的经典创意。这次,山东舞台美术学会精选了我省33个剧目的舞台美术作品参加展览,获得了与会专家与观众的一致赞誉。对于我省的舞台美术创作来说,在这次展览中,除了有机会展示“光色璀璨韵染齐鲁”的创作成果外,在与全国同行的交流切磋中,也大大开拓了视野。

  交流“大舞美”的观念

  本届展览的主题是“创意空间与文化生态”,目的是关注和探讨当下“大舞美”观念的开放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文化发展可持续性的认知和思考。

  展区设置以戏剧舞台设计为核心,共展出全国约3000名作者的两万余件作品。这些作品,基本上展示了最近十几年来全国舞美创作、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展区内,除各省舞台艺术学会的独立展区,还根据舞台美术的专业进行划分,设立如表演设计、灯光设计、音响设计、服装化妆设计、新媒体设计等展区。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曹林说,一项舞台美术设计的最终完整体现,离不开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不仅要有为演出特殊设计的场景,还需要综合灯光、服装、化妆、装置、道具、音响设计及多媒体设计等。所以,我们倡导‘大舞美’的概念。”

  舞台呈现也要有“大胸怀”

  我省参加本届展览的33个剧目,主要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参赛和展演剧目为主。其中包括获得“文华大奖”的新编吕剧《百姓书记》,获“中国戏曲学会奖”的新编吕剧《回家》,以及获“文华奖”的京剧《瑞蚨祥》、舞剧《红高梁》等。

  这些剧目演出时都引起不小的轰动,舞台呈现也获得广泛好评。专家介绍,舞台美术设计是舞台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剧情演变与推进产生很大影响,其新颖的艺术构思和艺术造型手段,能大大延伸舞台空间,提高舞台的艺术感染力,从而能让观众与作品更完美地融为一体。

  山东省舞台美术学会会长、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王庆江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戏剧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与其交相辉映的山东舞台美术,则以其独特、缤纷多姿的艺术风格和创见性,引人注目,成为山东乃至中国戏剧璀璨的一部分。”

  曹林则表示:“拥有众多地方戏曲剧种。山东人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吸纳省外设计师与本地设计师相互合作,共同促进了舞台艺术的大繁荣,使山东省舞台美术的整体状况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舞台”“剧院”的概念要洗牌

  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于学剑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舞台美术创作进行系统梳理后认为,艺术精益求精无止境。“浮艳虚肿的残迹需净化,简约有意味的美学特色需体现于更多的作品。另外,观念创新,‘舞台’、‘剧院’的概念要洗牌。从狭小的框式舞台走向没有疆界的舞台,将是艺术表演空间的大趋势。”

  于学剑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初,我国戏剧因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观念影响,舞台美术的基本风格大多还被局限在写实主义的氛围中,山东舞台美术也是如此。但即使这样,山东舞台美术人也表现出非凡的才华,创作出不少在当时可称为高标领先的佳作。如话剧《丰收之后》、京剧《红嫂》、吕剧《沂河两岸》……当时山东的舞台美术风格,虽然倾向于生活真实的“幻觉表现”,但仍显示出开放的舞台观念,尤其在戏曲方面。如京剧《奇袭白虎团》、吕剧《李二嫂改嫁》、《逼婚记》和山东梆子《墙头记》等。

  新时期,山东舞台美术观念大解放,新舞台科技、新布制景材料、新形象造型,不断发散着舞台美术人的思维,不同的风格样式纷涌而出,风采各异。同时,又互相融合交叉,生发出许多新的舞台意象。于学剑说:“写实风格以它的生活质感、亲切感,继续向前延进着,令人瞩目的是,大写意的舞台美术闪亮于舞台。”比如,吕剧《补天》的大转台,倾斜椭圆,它是西北荒漠大沙丘的写意。歌剧《无字碑》以巨大的圆形帷布从上垂下,用抽象造型支撑营造了舞台气势,可谓奇思的大写意。柳子戏《风雨帝王家》用六个巨大的圆雕式侍女形象,加以可移动的大平台,写意出武则天势压朝野、权力至上的女皇形象。这些都是写意性较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舞台美术代表作品。话剧《眷恋》,则以“构成主义”的前卫性构思做了写意制景。这个剧的舞台美术设计,是山东舞台美术史上观念洞开的里程碑。

  于学剑评价说,山东舞台美术的创新还表现在:早期,我省舞台美术前辈即以崭新的思路在戏曲舞台上首用宜于表演与观感的“绿地毯”,代替了传统舞台上的“花地毯”,成为当时戏曲界争相仿效的时尚。新近出台的舞台美术传承了风格多样的发展趋势。“柳子戏《张飞闯辕门》汉像石框与天幕圆心示意的装饰风味,舞剧《风筝》简洁的乡土小作坊格调,大弦子戏《两架山》出将入相古戏台的传统相貌,山东梆子《两狼山上》示以险恶环境的剪影式峡谷枯木,舞剧《红高粱》剪纸纱幕的红高粱、悬吊的血刀、横空的城壁合成的特有时空,歌剧《赵氏孤儿》纵横方形造型,辅以白、红、蓝大色块,构成厚重方正的古典精神……舞台美术根据剧目各呈风采,延续了以往不拘一格、传承创新、活跃新锐的创作思路。”

  他说,山东舞台美术给人的整体印象比较清晰,风格多样,而以虚实结合,中、小型写意为主的风格样式为山东舞台美术的主体格局。舞台观念在新的层面上伸展,山东舞台美术在舞台形象的虚实间纵横,取决于对舞台假定性的确认与守望。型制景观的展放与蕴藉,山东舞台美术在型制规模与气度外观上较之过去有变化,舞台形象更美了,气势更大了。“山东舞台美术形象,在承传秉守舞台假定性中,兼容并蓄,贯穿着现实主义的底蕴,呈现着大气、朴厚、宽博、蕴藉之风韵。”

  于学剑认为,演员与观众互动为一个既是生活又是艺术的“观”与“演”关系,将是未来艺术表演空间的新型态。“舞台美术将在框式舞台、剧场舞台以及实地、自然、人工的综合配合中,展示‘大舞美’观念的新形式、新风格形象。”
 

  ■相关链接
 

  舞台美术组成元素的发展

  在演出史上,舞台美术各组成部分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最早出现的是同表演关系最直接的化装、服装和道具。东方戏剧若以中国戏曲为例,造型艺术也是首先集中在人物的装扮上。不过中国戏曲主要采用涂面化装,面具多在装神扮鬼时用;服装上的图案先是画的,后来改用刺绣,成了具有鲜明的装饰风格的特种工艺美术。布景是较晚的发明。西方布景是在20世纪初经由日本传入中国的。灯光是最后参加到演出中来的造型因素。早先的戏剧演出均靠自然光照明,近400至500年间,戏剧普遍地进入室内演出后,才采用人工照明。现代舞台灯光已成为剧场机械设备中用作统一性和说明性力量的最主要也最灵敏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