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庆祝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开幕
为庆祝我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进一步贯彻《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推进非遗走进现代生活,提高全民参与意识,助力精准扶贫,6月11日,山东省庆祝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山东省文化馆举行。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省残联副理事长黄庆峰,省民委副主任左亭,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局长张明池,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高启光等出席,省妇联、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住建厅、省文化厅、省体育局、省委扶贫办相关处室,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及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单位的代表共计200多人参加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李国琳主持。
启动仪式上,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代表”、“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代表”颁牌,为“2015年度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2015年度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模范传承人”颁发证书。为山东福胶集团、淄博泰山瓷业有限公司、杨家埠民间艺术有限公司、菏泽市牡丹区穆李村等单位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试点颁牌,为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设立“山东省传统工艺重点实验室”颁牌。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参观了非遗助力精准扶贫成果展、振兴传统工艺展。
今年“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由山东省文化厅主办,山东省文化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主题是“振兴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包括非遗助力精准扶贫成果展、启动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传统工艺大赛、振兴传统工艺展、尼山书院非遗体验日活动等。除省里集中组织的活动以外,全省各地也以庆祝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为契机,举办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地共开展300多项、3900多场次的庆祝活动,参与人数近千万人。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级文化部门认真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规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推动非遗保护工作,建立了项目、传承人、传习所、生产性基地、生态保护区“五位一体”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批珍贵、濒危、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有效抢救和保护,名录体系和传承机制不断健全,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不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和数据库建设不断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目前我省共普查各类非遗线索110多万条,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国家级名录173项,省级名录751项,市级名录2509项,县级名录7513项。我省现有国家级传承人60名,省级传承人313名,市级传承人1617名,县级传承人4339名,全省有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即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有曹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9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共有德州扒鸡集团等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3个。截止到2015年底,全省共有各类非遗生产性企业和经营业户92118个,年营业收入811.07亿元,利税92.53亿元,从业人员232万余人。先后于2010年、2012年、2014年成功举办了第一、二、三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交易额均突破400亿元。2015年12月1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正式实施,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