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创新农村服务 筑牢最基层执政“堡垒”

30.07.2015  19:24

  “要不是党支部的温暖资金,我们哪有今天的这个发展势头啊!”安徽省霍山县诸佛庵镇桃源河村农民党员汪勇谈到村里加工厂的发展时感触颇深。

  汪勇和几位村民2013年开办了村里第一家毛竹加工厂,在建厂之初,由于资金短缺,仅盖厂房、买土地,就花光了他们手头上所有的积蓄,“没钱买设备成了那时最头疼的事,差一点就办不下去了!”

  中共霍山县委为农村党支部设置的党员温暖资金帮助汪勇实现了创业梦。

  汪勇所在的镇毛竹产业扶贫互助协会党支部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了他的难处,从县组织部门下拨的党员温暖资金中拿出9万元,支持汪勇购买生产机械,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目前,汪勇的这个毛竹加工厂现在每年可以创收600万元,吸纳了周边50多名村民在厂里工作,每人每年工资都在6、7万元左右。

  “我们遴选那些有经济头脑、有文化程度、愿意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有好的发展项目的农村党员,作为重点发展扶持对象,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协会党支部书记李家权说,“县委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了实效,目前光我们协会覆盖的增收农民就有1000多人。”

  安徽霍山只是中国各地农村基层党组织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基层党建、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

  中共从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服务型党组织”,到十八大正式提出建设“服务型执政党”,折射出中共在历史新时期对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

  依靠“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并把“三农”问题当作当前执政核心问题之一的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农民满不满意、农村能不能发展是政权稳不稳固的重要因素,而党章中明确写着的“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成为中共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动力与使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今年6月举行的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切实担起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责任,以农村发展成效检验党建工作成果。

  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农村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农村社会阶层和从业方式更加多元,利益诉求日趋多样,对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去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提出,探索建立网络党组织,通过QQ群、微博客、微信等开展党的活动,拓宽党建工作网络阵地。

  十八里镇孙口村村民卢孝增是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创新网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受益者。在天津一所大学读大一的他家庭条件非常困难,双亲重病,2014年夏季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曾想过放弃读书外出务工。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小卢通过当地党建微信公众平台求助。

  在通过村干部核实相关情况后,十八里镇党委把卢孝增的信息在微信公众平台“帮助救助”中的“贫困信息公示”栏公示出来。不久,同样关注该微信公众号的一家当地企业看到了卢孝增的信息,表示愿意资助他完成学业。

  “移动式”网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当地党委通过微信、QQ群、网上党校等互联网模式,覆盖到村一级的党组织管理服务平台终端,有效拓宽了党组织活动空间,拉近了党员群众和组织的距离,真正让服务“触手可及”。

  中共铜陵市委推动“群众点单、基层组织下单、党员接单、组织部门评单”为主要内容的“四单制”服务模式,广泛征集群众的“微心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中共舒城县委通过记好民情日记,对征求到的意见和问题集中管理“编号”、晾晒明责“对号”、分类解决“销号”,确保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实效……

  然而,并非所有农村基层党组织都有能力、有条件、有意愿地做好服务工作。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邓大才表示,一些农村党员干部仅仅满足于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无法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面对农村经济发展、新经济组织增多,农村党组织、党员观念和能力还跟不上。

  中央党校党建部副教授吴辉告诉记者,中西部农村地区的一些基层党组织缺乏经费;同时,青壮年长期在外务工,基层党组织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是目前农村基层党建遇到的挑战。

  党建专家们建议,要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实现基层党组织全面覆盖、有效覆盖;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水平,通过推动精准扶贫、建设美丽乡村等让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同时要加强人才培养,回乡创业的有才干的青年农民、农村大学生村官等,都可吸引进入农村党组织做带头人,同时要在政策上提供能够留得住的条件,给他们发展的空间。”吴辉说。

  原标题【 中共创新农村服务 筑牢最基层执政“堡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