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的八位特殊智囊
胡鞍钢
“政事儿”统计,十八大以来,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也两次以上参加中南海的座谈会。
胡鞍钢生于1953年,早年研习工学,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获博士学位。从1985年起,胡鞍钢参加了由周立三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并作为其中的主要研究人员,系统地从事中国国情研究。1999年牵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现任该中心主任。
“政事儿”注意到,胡鞍钢的学术观点经常引起关注和争论。
1988年,他发表了《生存与发展》,针对当时经济发展“急于求成”的指导思想,指出中国长期发展战略应当是“保证生存与持续发展”,应根据中国国情探索一种独特的生产力发展方式,系统地把人口、资源、环境、粮食等重大问题摆在中国中长期发展中来研究。
此外,他曾提出“特区不特”,特别是在优惠政策上不能再“特”下去的理论。
樊纲
“政事儿”统计,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教授樊纲,也至少两次参加中南海的座谈会。
樊纲也是1953年生人,跟胡鞍钢同岁。他是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批大学生,1978年考入河北大学经济系(七七级)政治经济学专业,1982年毕业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主攻“西方经济学”。多年来一直从事经济领域研究。
今年6月,央行调整了货币政策委员会组成人员,樊纲第二次当选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樊纲素被称为“中国经济学四小龙”之一,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各国时,他曾预测中国经济不会出现大问题。大陆经济学者吴敬琏。(中新社)
北京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中心主任李稻葵。(中新社) 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新华社) 北京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中新社)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中新社) 大陆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学者李光辉。(取自中国政府网) 大陆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中新社) 中南海的八位特殊智囊中共十八大五中全会刚落幕,陆媒披露,十八大以来,至少有8名专家学者出席中南海座谈会,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大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面交流,包括:林毅夫、吴敬琏等人,这些人被陆媒称为「中南海特殊智囊」。
大陆《新京报》微信公眾号「政事儿」3日披露,中共中央制定重大政策前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来自民间的专家学者及地方官员,透过座谈会或是会议,与中共中央领导面对面交换意见,目前共有8位「中南海特殊智囊」。
李稻葵观点鲜明
第一位是林毅夫,他在10月31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听取十三五规画建议的党外人士座谈会,成为党外人士代表发言的人。林毅夫是中南海座谈会上的常客。光是十八大以来,就不下5次出席习近平、李克强主持的座谈,并在会上发言。目前是大陆国务院参事、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最近又多了一个头衔「十三五国家发展规画专家委员会副主席」。
现任大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敬琏,他在今年五中全会开幕前强调,大陆今后要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必须靠技术进步才能把效率提高,获得一片好评。
现任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中心主任李稻葵,出席过不下5次的中南海座谈会;他是大陆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政事儿」将他评价为思路清晰、观点鲜明的特殊智囊。
李扬规画十三五
此外,前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曾参与十三五规画编制,曾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他曾表示,大陆内外改革必须相呼应,不只要塑造国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并要用此原则塑造全球合理经济体系。
北京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他的学术观点经常引起关注和争论。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则被称为中国经济学四小龙之一,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各国时,他就预测中国经济不会出现大问题。
长期从事区域经济一体化、沿边开放开发等研究的李光辉以及现任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也都是「中南海特殊智囊」的成员。(旺报)
五中全会刚刚闭幕,两条跟五中全会主要议题(审议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密切相关的消息接踵而来。
第一条是10月31日,新闻联播报道:8月21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党外人士代表林毅夫发言。
第二条是11月1日,以“共同探讨中国‘十三五’规划发展战略和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为主题的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开幕,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按日程,国家领导人还将会见主要来宾。
“政事儿”注意到,制定重大政策前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此系最高领导层的惯例。来自“民间”的专家学者以及地方官员,通过座谈会、高规格会议等渠道,跟中央领导面对面交流,成为中南海的“特殊智囊”。
“政事儿”梳理发现,十八大以来,至少有以下8名专家学者两次以上出席中南海的座谈会,跟总书记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面交流。
林毅夫
“政事儿”注意到,拥有国务院参事、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等众多头衔的林毅夫,近日又多了一个头衔:“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副主席。
官方10月31日披露,8月21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听取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党外人士座谈会,林毅夫作为党外人士代表发言。
林毅夫1952年出生于台湾宜兰县,曾在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成为杜润生的众多门生之一。1993年离开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之后,林毅夫回归高校,在北大教书做研究,成为著名经济学者,更是中南海座谈会上的常客。仅十八大以来,就不下5次出席习近平、李克强主持的座谈,并在会上发言。
面对中央领导,林毅夫发言时讲什么?官方没有披露,不过,从林毅夫的公开发言、文章等资料,可以看出他的主要观点。
“政事儿”发现,9月13日在“中国宏观经济(武汉)论坛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上,林毅夫发表了与一些经济学者不同的观点:应继续通过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
林毅夫称:“不管是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还是基础设施的完善,都是需要投资的,我们还不能够放弃投资拉动经济的作用,应该继续通过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
吴敬琏
今年新年伊始,李克强于1月26日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座谈会刚开始,李克强用“先生”这一尊称,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首先发言。
吴敬琏发言主题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他坦言:在经济形势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全面深化改革意义尤为重大。这其中既包括建立创新、创业的环境,也包括增加效率和提高质量。
吴敬琏生于1930年,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作为市场经济改革最著名的倡导者,早在1982年,他就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商品经济的属性。十八大以来,吴敬琏提出“改革要聚焦有效有限政府”、“中国的市场仍被条条块块所切断”、“中国未来靠投资拉动的模式不可取”等观点。
“政事儿”注意到,五中全会开幕前,在10月25日的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庆典暨学术研究会上,吴敬琏作了题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主题演讲,再次强调:中国今后要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主要的驱动力量应该是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从主要依靠投资、主要依靠投入资源,转到主要依靠技术进步、靠效率提高。
李稻葵
“政事儿”统计,十八大以来,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中心主任李稻葵不下五次出席中南海的座谈会。
生于1963年的李稻葵,学术与工作经历颇丰。他曾师从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艾里克·马斯金(EricMaskin),是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还曾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是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咨询议事机构,在国家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制定和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李稻葵是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上,“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多次采访他,他思路清晰、观点鲜明。
今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6.9%,为2009年来首度破7,各界对中国经济的下一步走势众说纷纭。接受媒体采访时,李稻葵就直接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今年底到明年一季度,经济将逐步企稳;预计今年全年增速是6.8%,明年6.9%;从明年下半年到后年,经济开始反转向上,2017年可能回到7%甚至更高。
李稻葵强调,实现上述经济预判的重要前提是,政府须助推第一把,“目前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地方官员的积极性,用奖惩机制改变懒政呆政惰政”。
李扬
“政事儿”统计,十八大以来,今年5月卸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职务的李扬,也不下两次参加中南海的座谈会。
李扬生于1951年,下乡插过队,还进厂当过工人。文革结束后,考入安徽大学经济系,后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博士研究生。其1989年进入中国社科院以来,一直从事货币、银行、金融市场、财税等方面的研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跟李稻葵相同,也曾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据媒体报道,李扬参与了“十三五”规划编制。今年5月,在以“十三五规划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为主题的“2015中国智库论坛暨综合开发研究院北京年会”上,李扬发言时介绍了自由贸易区发展问题。
他表示:中国内外改革是相呼应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只要塑造国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而且要用这个原则来塑造全球的合理的经济体系,内外自由贸易区统筹发展便是推动这一进程的抓手,也是“十三五”要认真解决而且要解决好的一个任务。
胡鞍钢
“政事儿”统计,十八大以来,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也两次以上参加中南海的座谈会。
胡鞍钢生于1953年,早年研习工学,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获博士学位。从1985年起,胡鞍钢参加了由周立三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并作为其中的主要研究人员,系统地从事中国国情研究。1999年牵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现任该中心主任。
“政事儿”注意到,胡鞍钢的学术观点经常引起关注和争论。
1988年,他发表了《生存与发展》,针对当时经济发展“急于求成”的指导思想,指出中国长期发展战略应当是“保证生存与持续发展”,应根据中国国情探索一种独特的生产力发展方式,系统地把人口、资源、环境、粮食等重大问题摆在中国中长期发展中来研究。
此外,他曾提出“特区不特”,特别是在优惠政策上不能再“特”下去的理论。
樊纲
“政事儿”统计,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教授樊纲,也至少两次参加中南海的座谈会。
樊纲也是1953年生人,跟胡鞍钢同岁。他是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批大学生,1978年考入河北大学经济系(七七级)政治经济学专业,1982年毕业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主攻“西方经济学”。多年来一直从事经济领域研究。
今年6月,央行调整了货币政策委员会组成人员,樊纲第二次当选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樊纲素被称为“中国经济学四小龙”之一,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各国时,他曾预测中国经济不会出现大问题。
李光辉
“政事儿”统计,十八大至今,中央政治局组织了27次集体学习,学习主题与经济有关的次数不多,大约只有两次:2014年5月26日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014年12月5日的“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
2014年5月26日的集体学习,由中央政治局同志自学并交流工作体会,没有讲师,孙春兰、孙政才、汪洋、韩正就前述问题作了重点发言。2014年12月5日的集体学习,讲师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光辉。
“政事儿”查询发现,李光辉长期从事区域经济一体化、沿边开放开发、亚非问题等研究。参与、主持过《10+1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十二五”期间我国经贸关系战略思路研究》、《国务院战略性新兴产业决定》、《中国自贸区可行性研究》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50多个,以及联合国开发署《中越跨境合作区可行性研究》等国际合作课题。
辜胜阻
“政事儿”统计,十八大以来,经济学家辜胜阻不下3次出席中南海的座谈会。
辜胜阻生于1956年,现任民建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还是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兼职教授及博士生导师。
辜胜阻与上述几位不同,他还有从政经历。1998年至2003年,曾任武汉市副市长;2003年至2005年,任湖北省副省长;2002年至2007年,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