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撤点并校”的平阴样本

26.05.2015  16:33
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开始了一场针对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撤点并校。农村学校规模小且布点分散,按标准把师资和设备配齐、配全,成本太高,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将是一大难题。即使勒紧裤腰带把学校建好了,随着农村生源不断减少,高大上的教室里却空无几人,不仅投入打了水漂,而且“麻雀校”也不利于孩子共同成长……
  从农村教育的实际出发,撤点并校的方向是对的,但撤一个点同时意味着会增加孩子和家长的负担。不得不承认,有的地方在撤点并校过程中存在简单地“一刀切”情况,违背了布局调整的初衷,撤点后出现的交通安全、吃饭保障等“并发症”陆续进入公众视野。特别是在2012年左右,国内的校车安全事故集中频发,撤点并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作为经济欠发达县,2010年初,平阴也踏上了撤点并校之路。就在平阴教育人干劲十足的时候,由于所处的“尴尬”境地,撤点并校在很多地方被叫停,但他们没有放弃……1
  撤点并校,相对于投入大量资金就近办好每一所学校的做法,对于家底不算厚实的平阴而讲,是最佳的选择。
  2010年3月,李仲波走马上任县教体局局长,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孝直镇新型农村社区配建一所小学。
  “当时摸底,配套这所小学至少需要800万元,但入学人数只有200多人。按照规划,在这个社区的周围还拟建3所同规模的小学,如此推算共需3200万元,对于县财政来讲不是一时能解决的,但孩子的上学问题必须马上解决。”李仲波告诉记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几年后这些新建学校也可能就没有生源了。
  基于这些考虑,李仲波深思熟虑后大胆提出,能不能将附近的店子中学搬出来,作为这几所小学合并后的店子小学所在地,店子中学和其他两所初中合并后入住三中校址,然后让三中进城与一中合并。
  就是这个建议,让平阴教育人迈出了撤点并校的第一步。
  撤点并校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做拍脑袋的事。于是,李仲波带领着教体局、学校的相关人员开始下农村、钻山沟。3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他们完全摸清了平阴教育的“家底”——全县83所小学,人数不足300人的44所,不足200人的27所,不足百人的9所,这些学校并未达到国家建校标准,需要持续投入。同时,高中学校的办学规模也逐渐萎缩,学前教育则出现农村乡镇幼儿园标准化程度低,城区优质公办园不足,导致出现“夜间排队”上幼儿园的现象。
  投入资金,让现有的每一所学校都达到标准要求,所需资金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这对于一个经济欠发达县来讲是不可能的。但考虑到农村生源不断减少的现状,于是,他们更加坚定了撤点并校是平阴教育的最佳选择。
  有了调查就有了发言权,同年9月,《平阴县“十二五”优化调整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出炉。他们按照“高中进城、初中集中、小学整合、学前提升”的新思路,通过撤、并、扩、建等方式,分阶段、分步骤,科学布局,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整体实力。同时,用闲置的校舍借壳提升学前教育,公办及公办性质的幼儿园所占比率达80%以上,全市第一。
  截至2014年年底,经过4年的优化调整,平阴县高中学校由过去的3所调整为1所,初中学校由15所调整为6所,小学由83所调整为16所,教学点17个,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基本形成了全县1所高中、1所职业教育中心,每个乡镇1所中学、1—2所中心小学、至少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分布格局,全面改变了过去农村学校无法满足学生教育需求的状况。
2
当各地因负面影响选择停工时,平阴教育人不忘初衷,配校车、建食堂……一项项智慧之举让撤点并校之路越走越宽。
  平阴教育人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明确撤点并校方向的基础上,从2011年开始着手筹建校车项目,确定了“政府主导、部门监管、公司运营、财政奖补”的校车运营模式,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县解决农村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的路子,让有乘车需求的农村娃坐上了安全校车,全省独此一家。
  从2012年秋季开学第一天起,83辆平阴“大鼻子”校车分4批陆续上路,设立学生上下车站牌247个,运行线路160条,日行程约计7055公里,破解了全县237个行政村2公里以上需要坐车的6000余农村娃上学放学的交通安全问题。
  作为当时校车项目筹建人员之一、现任平阴二中校长的李怀勇介绍,校车收费标准本着公益性原则,对学校无就餐条件的学生每天接送4次,每月100元;对学校有就餐条件的学生每天接送2次,每月收费80元,这个价格也就是家长在外打工一天的工资。校车内部配备了GPS卫星监控系统,统一车身标识颜色,而且每辆车都买了全险,一个座位保费就达50万元。校车运行近3年来,没有出过一例安全事故。孔村小学校长李延义表示,校车司机都是3年以上驾龄,具备A1驾驶证,且没有道路违章记录的“老手”,随车照管人员也都是学校老师。
  在配套校车的同时,解决农村学生中午就餐难的问题也被提上了议程。他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建学生餐厅,但对于平阴来说可能短时间内无法实现,那怎么办呢?
  2011年下半年,玫瑰镇中学和刁山坡中学周边的学生们曾面临“无饭可吃”的尴尬,于是,教体局安排附近食堂建设比较好的孔村镇中学,每天做好饭后送到两所学校,这便是平阴最早的“联体式”配餐雏形。后来,他们又通过不断调研,逐步探索出“联体式”配餐就餐模式,让有条件的中学为周边小学配送午餐,解决了农村就餐的燃眉之急。
  同时,教体局也加快了学校食堂建设步伐。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11个农村学校食堂,有效解决了1.6万余名农村学生中午吃安全热饭热菜的问题。“两菜一汤,荤素搭配,每餐仅需4元,相当于家长辛苦一天,学生就餐一月,大大减轻了家长负担,解放了劳动力。”3
方向正确、保障到位,撤点并校让平阴教育翻了身,而“双洗”、集中供暖等惠民工程又让他们赢得了更多掌声。
  有了整合的资源、高标准的硬件、优质的师资,平阴“撤点并校”一路走来,已经基本实现了它的初衷。但平阴教育人并没有就此停下来,而是在这基础上,又开启了惠民工程,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点赞。在全市的社情民意调查中,平阴教育已连续多年名列首位,教体局被授予“最佳人民满意单位”称号。
  “学校变漂亮了,但很多孩子还是‘土孩子’。他们的父母大多在外务工,家里的爷爷奶奶也照顾不到,所以我们就将孩子们的净面、净衣揽下来,让他们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李仲波介绍,平阴县先后在11所农村中小学建设了浴室,安装喷头,地面上铺上了防滑地板,并购进了空气能热水器、烘干式洗衣机,让学生在校免费“双洗”。
  在孝直中学,记者看到了传说中的“双洗小屋”。“洗澡、洗衣全部免费,我们还给孩子们配备了洗浴包、吹风机等设施。”校长田强向记者介绍,学校的“双洗小屋”可不小,可供400多名学生同时使用,让孩子都白白净净,开开心心。
  除了“双洗”工程外,平阴教体局还把实施学生冬季取暖工程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来抓,采用多种方式,解决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的冬季取暖问题,实现了全县各学校冬季集中供暖全覆盖,城乡所有学生都能在温暖的环境里生活学习。
  “我们学校好几天前就供上暖了,在教室里学习可暖和了,比在家舒服多了。放寒假,同学们都不愿回家,因为家里太冷。”一学生说。
  “为保证冬季学校供暖工作顺利进行,我们积极筹资,确保各校取暖费用及时到位。”李仲波表示,教体局会定期对中小学幼儿园冬季取暖工作进行专项检查,确保广大师生温暖、安全过冬,并严禁以任何理由降低供暖标准、缩短供暖时间的行为发生。4
现在,平阴已进入“后撤点并校”时代,工作重心由硬件建设变为内涵提升,让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平阴县将撤点并校与校舍安全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相结合,累计节约资金1.8亿元,用于学校配套建设,让全县所有定点学校操场全部塑胶化、教学全部现代化。如今,无论在县城还是农村,只要一看见砖红色的建筑就知道那是学校。
  经过优化调整,学校成了平阴最漂亮的建筑,孩子“有学上”的问题解决了,但家长想让孩子“上好学”的矛盾依旧存在。于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推进教育现代化,成了平阴教育“后撤点并校”时代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撤点并校前期,有的同事开玩笑说我像规划局长、建设局长。现在资源布局调整基本到位,我终于可以回归教育局长本位,更好的抓质量促提升,让城乡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李仲波说。
  翻看平阴教体局2015年工作重点,记者看到,“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弘扬践行平阴教育精神,以课程建设、信息化水平提高和家校合育为着力点,谋求内涵发展,促进质量提升,为基本实现平阴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被放到了文件的开头。他们是这么
  写的,也是这么做的。
  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师资力量的提升也尤为重要。他们按照学科需求,公开招聘了300余名优秀大学生充实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任教,并根据教育资源优化调整规划和《平阴县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方案》,探索建立了干部交流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了机关、县、镇和学校之间干部教师交流的新突破。搭建干部教师培训平台,实施县域内教师专业发展全员培训,累计培训4000余人次;组织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分批次到上海等先进地区外出取经,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升……这些措施,极大调动了干部教师激情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
  同时,他们还创新联盟办学形式,通过县直名校办分校、向农村中小学下派校长和选拔农村学校优秀干部
  教师到县直学校顶岗学习等方式,有效促进了城
  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平阴县能走出“通过撤点并校推进教
  育均衡发展”的路子,离不开党委政府
  的大力支持,离不开济南市教育局的指
  导扶持,离不开“坚定执着,务实创新,乐于奉献,勇于担当”平阴教育精神
  的引领。这种精神始终被平阴教育人
  付诸于突破创新的教育实践中,也必
  将成为平阴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和源泉。
平阴有片“教育红
  撤点并校不是平阴首创,仅是他们当初的一个选择,可就是这个“适合的”路径成就了今天的平阴教育。
  平阴教育成功了,吸引了众多慕名前来的学习者,但他们看后均表示“学不了”。在外人看来不可能做成的事,平阴教育人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让这个经济欠发达县实现了教育“跳级式”发展,一举跻身于“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行列。
  能摘得“国字号”头衔,平阴教育人有哪些过人之处?
  在百废待兴之时扛起重任,平阴教育人用撤点并校“开局”赢在胆识。任何一种选择都是有风险的,但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决心,激发了他们自我发展的愿望,这股自强不息的力量势不可挡。更何况选择撤点并校,平阴教育人有理有据。
  5年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平阴教育人用补齐短板“破局”赢在智慧。有目标、有方法、有步骤,无论是校车运行模式,还是联体配餐工程,每一次创新都延长了撤点并校的“生命线”,摘掉了落后的帽子,群众为平阴教育的发展点赞。
  让农村娃有尊严地享受优质教育,平阴教育人用民生情怀“通关”赢在信念。“为人民办好教育,替人民管好学校。”平阴教育人始终坚守对教育的信仰,面对争议不忘初衷,终得始终。而“坚定执着、务实创新、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平阴教育精神,让公平的阳光普照城乡。
  当很多地方还在左顾右盼时,清一色的砖红色学校建筑象征着的“教育红”,就像一面面红旗插在了平阴县域规划图上,成为最亮的色彩。现在,平阴教育已经进入“后撤点并校”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平阴教育精神的引领下,平阴教育还将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这片“教育红”也将会释放更多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