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为艺术考级新变动点个赞

01.06.2015  10:57

  近日,中央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在官方网站发布了2015年该院艺术考级新变动的温馨提示,其中,自2015年暑假起,对报考中央音乐学院各专业考生的考试时间相应延长,提示每位考生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级别(不再设跳级加试规定),并从头至尾,完整地练好本级的规定曲目再来报考,不要盲目考级,考官们将比以往用更多的时间来审听考生的演奏(唱)。

  面对这样的调整,琴童家长们纷纷表示不满。近年来,随着许多地方教育部门取消了音乐考级与升学挂钩,家长们不再盲目追求等级而考虑素质教育,音乐考级这些年有所降温,大部分孩子享受着所谓的“快乐教育”。虽然家长们让孩子学习乐器,并不是为了考级,但考级依然是检验或证明孩子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家协会是众多音乐考级中最具含金量的,家长出于不同的目的,或多或少还是会要求孩子参加音乐考级的。

  考级过程中,考官会从基本功到对乐曲本身的掌握程度来了解孩子的实际水平。在以往的考级中,由于报考人数众多,往往一首作品考官不会完整听完便让孩子进行下一首曲目的演奏,久而久之,许多孩子每首曲子只会演奏乐谱的第一页,因为他们觉得,考官是不会听完的。甚至有这样的情况——考场上考官没有叫停,孩子演奏完一页后自己停下来告诉考官,“老师,我只会弹这一页。”今年考级的新变动,将对于平日里只练习一页的孩子和家长来说,难度相应增加了。正是这样,家长很不满,学生很心慌。

  不得不说,作为专业音乐考级的权威部门,在艺术水平上严格要求本就理所应当。作为参加考级的学生,按照要求掌握完整的作品更是基本前提。大部分家长都不会如郎朗父亲那样近乎苛刻来要求孩子学习音乐,更多的是希望孩子从学习中获得快乐、陶冶情操,但对于音乐学习和训练来说,精准的技术和严谨的训练方式,同样必不可缺。若只会演奏作品的一页,孩子又如何获得认可?

  不仅仅是音乐,这样投机取巧、走捷径不应成为一种学习方式,这种习惯的养成,即便考级通过,对孩子的未来也是弊大于利。不由自主为考级新变动点赞,考级不仅代表对孩子在相应领域艺术水准的认定,更代表一种挑战,应将面对挑战的态度和应对方式看作是考级带给孩子的收获。

  家长们常说,让孩子学习音乐,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部分家长的投机心态和功利思考方式,可能会让孩子真正输掉人生的整条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