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从复排巡演歌剧《白毛女》说起
2015年是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70周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继承优秀传统、弘扬经典作品、引导创作方向、培养艺术新人,文化部组织开展了包括歌剧《白毛女》复排巡演、3D舞台艺术片拍摄和座谈会在内的一系列纪念活动。2015年11月6日,歌剧《白毛女》全国巡演活动在延安启动,截至目前已在延安、太原、石家庄、广州、长沙、杭州、上海、济南演出15场,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如果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20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成果的集中体现;那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则是21世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持续繁荣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南。如果说,歌剧《白毛女》是当年延安文艺工作者学习、领悟、践行毛泽东同志讲话精神的重要成果,是中国民族歌剧里程碑式的经典作品;那么,复排的新版歌剧《白毛女》及其在全国巡演,则是文化部组织歌剧艺术工作者努力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硕成果和重要举措。从70年前首演的诞生地延安再度重演,经太原、石家庄、广州、长沙、杭州、上海、济南、长春,再演到北京,在大江南北掀起了一股民族歌剧《白毛女》的鉴赏热潮,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复排巡演本身。它以艺术实践的方式,雄辩地证明了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两个讲话精神的一脉相承和永恒魅力,给我们以深刻而宝贵的启示。
首先,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艺的首要问题,来不得半点闪失。《白毛女》是当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一次艺术实践。贺敬之、丁毅等创作人员深入实际,根据真人真事,运用《讲话》阐明的历史观和人民性,进行艺术化、审美化加工,借鉴西方歌剧形式,注入中国精神和民族戏曲美学意识,创造出了中华民族的新歌剧。这部歌剧写人民、演人民、重人本、接地气、通民心,蕴含着中华民族反抗压迫、反抗剥削、追求自由、追求解放的优秀文化基因,流贯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有理想、有骨气、有硬气、有道德的可贵精神,同时把现实主义和浪漫情怀结合起来,活用戏曲以虚代实、营造意象、追求意境的表演优势,彰显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精神。因此,这是一部既把精深的思想艺术化了的、同时又是一部令精湛的艺术承载着思想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优秀作品。惟其如此,它当年激励了亿万劳苦大众勇敢地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翻身求解放,今天仍能感染广大观众牢记历史,珍视经典,继承弘扬革命文艺传统,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繁荣文艺,奋勇前进。
须知,珍视民族优秀历史文艺传统,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也是走向文化自强的必经之途。一部作品70年后能重现如此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对观众的吸引力、感染力,是非常了不起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演了50年,歌剧《白毛女》演了70年,代代相传,薪火不断。经典作品,也须在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前提下丰富深化、与时俱进。以王昆为代表的第一代“白毛女”,主要以朴实本真取胜;以郭兰英为代表的第二代“白毛女”,更自觉地融入了戏曲的审美优势;以彭丽媛为代表的第三代“白毛女”,坚守中国民族声乐特色并借鉴西方声乐技巧,使演唱既有民族性又富时代感;而到以雷佳为代表的第四代“白毛女”,则看出青年演员在继承的基础上又力图把对人物的真实体验与戏曲程式化表演的交融有所创新。铁的事实驳倒了文艺创作中的那种历史虚无主义论调,那种认为《白毛女》描写阶级斗争“已经过时”、“黄世仁逼租‘有理’”、“借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说法是彻头彻尾的歪理。《白毛女》的复排和巡演成功表明革命文艺传统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批评的那种“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白毛女》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原则,借鉴西方艺术形式,走出了有自己特色的中国民族歌剧之路,这个传统和经验务必珍视。复排过程中,前辈艺术家言传身教,倾力培养,青年演员不辞辛劳,虚心学习,通过一场场演出,不断成熟。这不仅继承了革命文艺传统,也培养了艺术新人。一路演下来,新版《白毛女》受到广大观众尤其青年观众的热烈欢迎。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久久不愿离去。这说明经典作品是有艺术魅力的,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尊重经典、珍视经典、敬畏经典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创作态度。而乱改经典、亵渎经典,必须反对。《白毛女》问世之时,中华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一方面要抵御日本侵略者,一方面三座大山压在人民头上。现在很多青年人,不了解剥削阶级、地主阶级究竟是怎样灭绝人性地残害老百姓。新版《白毛女》能让他们了解历史、领悟历史,更加科学地认识历史,感受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视今天的生活。《白毛女》是有艺术的思想和有思想的艺术和谐统一的作品,讲的是生动感人的中国故事和革命真理,所有歌词、音乐都洋溢着中华美学精神的独特魅力,因而才能感染今天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要坚守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我们的文艺要坚持写人民、演人民、服务人民。《白毛女》当年激励了多少人,演出时,甚至有小战士拔枪要打黄世仁。而现在,有些作品离人民甚远,满足于写宾馆、酒吧里的生活,满足于写“小时代”里的超前消费,远离人民生活实际。要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珍视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彰显中华民族美学精神,千万不能东施效颦,将受西方文化浸染的“转基因”当成文化基因。要珍视《白毛女》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用艺术净化人的灵魂、提高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历史知识。文化化人,艺术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我们离不开哲学精神的指引,离不开历史镜鉴的启迪,离不开文学力量的推动,否则,就很容易变成审美神经残缺的人,没有理想、没有骨气、没有底气、没有定力的人。
(作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仲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