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核应急救援队的关键词:集中·分级·责任

25.05.2016  21:46

  24日正式组建的中国核应急救援队备受关注。记者采访相关专家,用三个关键词解读这支“国家队”。

   从分散到集中

  中国已拥有25支专业救援分队,总人数约1300人,这些队伍往往执行单项任务。“关心大气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就派辐射监测分队去。担心沿海核电站有无泄漏?就派海洋辐射监测分队去。”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说。

  王毅韧表示,到2020年,中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为应对更高要求的核应急工作,《国家核应急工作“十三五”规划》提出在2018年年底前建成一支“国家队”。

  “在国家核应急体制框架下,依托军队及核工业现有核应急力量进行建设。”中国国家核应急办副主任姚斌说,将以往“碎片化的力量”整合为320人规模的中国核应急救援队,包括6支分队:指挥协调与技术支持分队、突击抢险分队、工程抢险分队、应急监测与辐射防护分队、去污洗消分队、医学救援分队。

  “这支‘国家队’基本可以把所有活都干了。”王毅韧说,比如指挥协调与技术支持分队,依托国家核应急响应指挥中心可以动用20多个成员单位力量。他特别指出,突击抢险分队和工程抢险分队则是“以往没有的”,前者依托一支部队、后者依托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而建。

  记者了解到,6支分队的编制仍属于各自机构,队员们平时正常工作,定期开展培训、进行演练,确保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中国核应急救援队突击抢险分队队长丁立虎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展开针对性演习演练,全面提升核应急实战能力。

   分级应对事故

  尽管有了“国家队”,原来的25支专业救援分队并不会解散。“两者相当于拳头部队和小分队。”王毅韧说,应对不同等级的事故将派出不同队伍。

  根据国际核事故分级标准,1—4级为核事件,5—7级为核事故。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均为7级。

  姚斌说,中国核应急救援队是重点承担复杂条件下,特别是重特大核事故发生以后的紧急条件和特殊条件下的突击抢险和紧急处置任务。他补充说,即便有些事故本身并不特别重大,但若引起公众恐慌或波及境外,也会考虑调配国家力量。

  这支“国家队”以有效封控核事故源头、及时搜救受困人员、全力遏制事态蔓延、最大限度减轻危害后果为重点任务。为此,需要配备若干设备,包括运行车辆、运行维修设备、信息通讯设备、远程遥控设备、辐射监控与防控设备、后勤保障设备等。

   承担国际责任

  中国核应急救援队的“重头戏”还在于参与国际核应急救援行动,展现中方在国际社会承担义务和责任的积极态度。

  军事专家岳刚认为,一方面,中国在建核电站规模已居世界之首,需要组建“国家队”提高整体救援水平,应对逐渐增加的核泄漏风险;另一方面,在3月举行的世界核安全峰会上,中外领导人已达成合作共识,中国完全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中国正在积极推动核应急领域的国际合作。”姚斌说,比如先后成功举办中美核应急医学、核应急后果评价培训班,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举办严重核事故下的辐射防护与辐射监测技术地区培训班等,“既让中国核电、中国核能‘走出去’,同时核应急工作也要‘走出去’”。(记者 张素)

        编辑:袁晶瑜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