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淄博“锦灰堆”艺术亮相欧洲

26.05.2015  11:16

 

  应塞尔维亚文化秘书处邀请,中国周村籍知名画家---耿玉洲、耿学知于5月20日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文化遗产之家举行“非物质遗产锦灰堆塞尔维亚作品展”,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市政府文化秘书武科萨夫列维奇、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临时代办卢山参赞、文化参赞徐鸿及塞尔维亚文化艺术界人士等近百人出席,塞尔维亚国家电视台,我国的新华社、国际广播电台等媒体均进行了报道。
  耿学知在画展上对“锦灰堆”作了介绍,他说“锦灰堆”最早见于元代,兴于清末民初,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达到鼎盛。古旧字画、废旧拓片、青铜器拓片、翻折的信札、残损的典籍等文物片断均可入画。“锦灰堆”的突出特征可概括为一个“破”字,要画出破碎、翻卷、重叠、玷污、撕裂、火烧和烟熏等古旧样貌。该艺术形式因集多种绘画、书法技能于一身,又享有“非书胜于书、非画胜于画”的美誉。
  “锦灰堆”是中国绝技特色画,已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中国首次在海外展示这项濒临失传的艺术瑰宝。在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展览结束后,还应邀在其他城市和周边国家巡展。此次展览,为世界近距离接触中国艺术打开了一扇窗口,对进一步宣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促进非遗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锦灰堆”又名“八破图”,属于国画艺术工笔一类。相传元代画家钱选在一次酒醉之后一时兴起,将桌上的螯钳、鸡翎、蚌壳、鱼刺等残羹剩菜绘成一幅横卷图,画中杂物栩栩如生,友人见了个个称奇,钱选不假思索地挥笔为此图题款“锦灰堆”,这一画种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