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企业在印度当"明星"(国际视点)
中国电信企业坚持发展,适应规则,凭借过硬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海外市场的信赖。图为出席华为印度公司15周年庆的印度卡纳塔克邦高级官员。
图为华为班加罗尔研发中心的工作平台。
或许只是巧合。华为印度分公司2月5日在印度班加罗尔庆祝最大海外研发中心落成,这是华为在印度15年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节点。同一天,爱立信状告小米专利侵权案在新德里高等法院再度开庭。小米公司坚称,在改用高通芯片并预交“保证金”的前提下,继续在印度销售手机无罪。
一个是拼杀多年的老将,一个是崭露头角的新军,中国电信明星企业坚持发展,适应规则,正在一步步凭借过硬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人心。
信得过
从不下10次因各种理由被驳回建厂申请,到如今能容纳6000人的海外最大研发中心投入使用,华为在印度“15年磨一剑”。“一开始我们了解华为是通过媒体,特别是西方媒体经常报它的负面新闻。”塔巴斯是华为班加罗尔研发中心业务支持部主管,这位已在此工作9年的印度中层员工对记者说,“现在,这里95%的员工都是印度人,我们的设备原材料来自全球,生产的产品也供应全球。当越来越多的用户信赖我们的产品时,政府没有理由不相信华为。”
不少印度人认为小米是“中国的苹果”,但也有些部门怀疑其安全性。针对这种“安全顾虑”,印度《教徒报》负责通信产业报道的记者凡卡特什相当不解,他说:“其实印度多数本土手机和电信设备都与中国有关,例如在印度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本土品牌手机Micromax的原件大多产自深圳。
对绝大多数印度消费者来说,中国的通信产品是信得过的,特别是中国的品牌手机,如小米、联想、华为等品牌近年来已成为许多印度白领身份的象征。”凡卡特什强调说:“其实长期以来印度电信产品运营商一直在同政府相关机构博弈,中国产品优良的性价比和优异的口碑会逐渐打消这种不信任。”
进得去
面对国内日渐饱和的电信设备市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而以年均15%的速度成长的印度电信市场受到了中国企业青睐。如何更好地“融入印度”成为摆在中国电信企业面前的课题。
6000人的团队,95%以上的印度员工,分工协作如何更有效、印度员工需要学中文吗?面对记者的疑惑,华为班加罗尔研发中心主管李海燕说,“不是让他们适应我们,而是我们应向他们学习”,“在语言上,通过更多地与印度员工交流,多数中国员工的英文水平越来越高。更为重要的是,研发团队主要负责人都是在多家外企工作过的高管,具有丰富的跨国企业管理经验,华为国际化因此更加完善”。
在如何适应印度市场环境方面,华为和中兴、联想、金立、小米等公司都遇到过不少难题。华为印度公司首席执行官蔡立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网络安全监管方面,华为在印度经历了多年的摸索,并高兴地看到印度于2010年公布了网络安全审核标准,依照这一标准行事让华为少走了弯路,收获了信任。与之相类似,小米手机在初闯印度遭遇“水土不服”后,逐渐熟悉当地市场准则,找到了应对办法,经营情况开始“风生水起”。
做得实
“安全顾虑”的背后,折射出一些国家“地方保护”的影子。美国和欧洲至今对中国电信设备,特别是新兴手机供应商保持高度警惕,这一方面阻碍了国内相关企业国际化的脚步,另一方面也令决心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更清醒地认识自身和所面对的市场。有业内分析人士称,擅打营销牌的小米短板在专利,而拥有3万多个专利的华为在手机用户认可度上仍处起步阶段,它们都需要更清晰的海外发展战略,不可在海外市场盲目陷入价格战。
越来越多中国电信企业不仅把手机等终端设备卖到目的国,也正通过兴建跨国研发中心,凭借软件服务及创新性网络解决方案来征服海外市场,像华为公司,目前已在南非、土耳其和沙特等16个国家设立了研发中心及实验室。
对于中国手机终端生产厂商来说,在印度、巴西、中东和东南亚等市场把苹果、三星等手机品牌拉下销售量冠军宝座只是时间问题,而摆在他们面前更大的挑战,是如何树立品牌价值。正如印度《一周》杂志资深编辑马拉亚拉所说:“‘中国制造’已经风靡全球,下一步就要着力提高用户对中国产品的忠诚度。”
(本报新德里2月6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5年02月07日 11 版)
原标题【 中国电信企业在印度当“明星”(国际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