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坐拥优质资源 谋求永续发展
中国绿色时报8月4日报道(记者 杨劼) 7月9日傍晚,云南省昆明市海口林场场部,25岁的陈梦娜陪着妈妈和爷爷在散步。爷爷陈保俊83岁,妈妈张洪萍47岁,祖孙三代都在林场工作,见证了林场建立、发展、困顿、改革的历程。
全国75万国有林场职工,和这一家子的心境相同,对改革满怀忐忑和欣喜。
2015年初,陈金龙调任海口林场场长,改革的接力棒传到他手上。陈金龙每天从昆明市区出发,沿高海公路开车45公里进入海口林场管辖林区。这里森林茂密,柏油马路蜿蜒前行,松鼠在树林里追逐跳跃;这里离居民社区较远,职工及子女就业、生活困难,特别是长达半年的森林防火戒严期,需要全员24小时值班,严重影响了林场职工个人问题的解决。
优质资源,现实困难,就这么彼此相伴着。
海口林场成立于1956年3月,总面积10.2万亩,是昆明滇池西岸生态保护屏障,也是昆明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海口林场纳入天保工程,2000年被界定为生态公益林型林场,2001年11月纳入昆明市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在外界看来,这是国有林场“完美”的归宿。可是,财政拨款只够发工资,森林防火、植树造林、人员培训、饮水安全、林区道路、电力设施、危旧房改造等所需资金严重不足。
海口林场在昆明市14个国有林场中条件是最好的。目前,全市国有林场辖区87个护林点,有21个没有通电、33个没有通水,交通、通讯条件差强人意。
“国有林场资源丰富,受体制限制,守着金山吃不饱饭。”昆明市林业局分管国有林场改革的副局长张建坤说。
“改革”是海口林场职工当下的热词。
2007年以前,海口林场的主要职责是森林防火、管护造林。2007年以后,林场所辖宽地坝、山冲、妥乐、中宝4个林区已无林可造。没活干意味着没饭吃。同时,林场被界定为生态公益型单位后,不能有任何形式的经营活动,只能围绕生态效益动脑筋。不自我造血,发展的动力何在?
2008年,省级层面围绕国有林场改革的探索在海口林场悄然启动。由省政府政策研究室牵头,省政府研究中心与产业研究中心联合为海口林场量身定制了改革方案。林场被重新定位,向爱国主义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方向发展,着力打造昆明最具特色的公益林森林生态文化公园。“总理树”成为海口林场打造国家森林公园、科研科普基地的最大卖点。
参与1964年3月3日周恩来总理到海口林场种植由阿尔巴尼亚引种的油橄榄,并为这2200棵油橄榄付出一生心力的戴汝昌、江志祥、赵芝韵,因为林场策划拍摄的《守望幸福林》专题片、编撰的《总理树的故事》画册的广泛传播备受关注。随着他们的“讲述”,2009年以来,昆明林业展览馆、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云南省三生教育实践基地、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昆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继落户海口林场。“以前林场破得很,没有人来逛。这几年,随着林场基础设施改善,周末来林场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慕名来看周恩来总理亲手种植的油橄榄。”海口林场老场长马学元说。
改革是个渐进的过程。林场发展定位文化传承和森林旅游以后,很快出现新的不适应,因为是公益型林场,财政资金拨付有限,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成了大问题。财政投入不足,林场不能自主发展,市民到海口林场参观旅游,缺乏必要的接待设施,吃住都没办法安排,做强森林旅游、繁荣生态文化缺少相应支撑。这些,显然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
海口林场是全省国有林场的微缩版。
云南有203个国有林场,大部分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管护面积4702万亩,职工10378人。其中,44个国有林场内有自然保护区,面积571万亩;19个国有林场建有森林公园,共67万亩。云南最完备、最稳定、最优质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汇聚国有林场。目前,203个国有林场中,133个纳入全额拨款,涉及职工5003人;10个差额拨款,涉及职工1074人;26个自收自支,涉及职工1951人;31个企业化管理,涉及职工2321人。改革的底线是保生态保民生,让职工在守护好山林的同时,真正分享到改革红利。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3月,全国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全面部署国有林场林区改革。《方案》提出,到2020年,国有林场生态功能显著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管理体制全面创新。森林面积增加1亿亩以上,森林蓄积量增长6亿立方米以上,商业性采伐减少20%左右。
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站长杨超介绍,国有林场多年来承担森林资源培育、保护这一公益事业,却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为解决生存问题,绝大部分国有林场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无法集中精力投入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森林结构和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国有林场改革,就是要彻底明确国有林场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功能定位,按照公益事业单位要求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使政府切实承担起生态建设保护的主体责任,该政府办的就要政府办。
4月,《关于推进全省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的工作方案》经云南省林业厅党组会讨论通过,联合云南省发改委上报省政府,确定云南国有林场改革要全面厘清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各方面关系,推进政企、政事、事企、管办分开,健全森林资源监管体制,逐步建立精简高效的国有森林资源管理机构,彻底改变国有林场不城不乡、不事不企、不农不工的现状。
海口林场成为云南国有林场改革的先行示范点,承担起探路的责任。近期,《海口林场改革总体方案》已上报昆明市政府,核心内容是保留并继续强化海口林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性质,维持全额拨款不变;推进事企分开,经营活动实行市场化运作,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经营活动产生收益上缴财政,财政按80%比例返回林场,反哺生态建设及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以林养林”。
林场的自我探索也在进行。陈金龙在场部规划了16亩地,分成40个管护区,尝试种植续断、当归、重楼等中药材,职工自愿加入,利用业余时间管护。“没谈过利益分配问题,先做起来,我们要主动适应改革。”政府兜底、分类经营,这是海口林场广大职工希望的国有林场改革方向。
采访结束时,陈梦娜告诉记者,希望海口林场越来越好,一家人可以幸福地生活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