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走出去”迎来新机遇

05.08.2016  10:33

  近年来,我国大企业正大步流星走出国门,但中小企业“走出去”却受到不少束缚。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中国银行制定的《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了多项针对性措施,为中小企业融入全球市场解除了后顾之忧。专家指出,“行动计划”突出解决中小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两大难题,并突出跨境撮合模式,这将为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其他国家的中小企业也将能借此机会加快进入中国市场,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两大难题均有解

  当前,中小企业“走出去”仍面临不小困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部部长徐洪才指出,目前中小企业融入国际市场面临两方面挑战或困难,一个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一个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行动计划”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

  “信息不对称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原因,而且这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单纯依靠市场无法解决。因此,工信部强调解决这一问题是抓到了‘牛鼻子’。”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大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对此,“行动计划”提出了三项解决措施:政府及时发布信息、中行提供匹配对接服务及搭建政银企对接信息平台,提供“产业信息、在线金融、跨境撮合”等服务。李大伟表示,政府、银行及企业共同参与将有助于政策与市场的信息及时传递给中小企业,其积极作用很明显。

  针对中小企业“走出去”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顽疾”,“行动计划”除了对中小企业开发专属金融产品、制定差别化信贷政策、加强银担合作及开展投贷联动试点,还提出了试点利用跨境人民币贷款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探索推进自贸区内中小企业按规定从境外借用人民币资金。

   “跨境撮合”机会多

  为了加强中小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有效对接,“行动计划”强调“跨境撮合”模式,这成为其重要亮点。中行中小企业部总经理王建表示,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在管理、技术、产品方面具有优势,但市场相对饱和;而中国中小企业在这些方面则相对落后,但中国有巨大的市场,二者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更多的是担当海内外中小企业跨境合作的“红娘”角色。“上午和津巴布韦的企业谈节水项目合作,跟南非的‘生命之源’进行对接,下午又和赞比亚AFE公司对接玫瑰园项目。”周冲日前参加了在湖南举办的一场中非企业“相亲会”,并最终“相中”了赞比亚AFE公司的项目。会上,每一位像周冲这样的中企代表都可以与四五拨潜在合作者“一对一”面谈,对接需求。

  据工信部介绍,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我国跨境撮合服务将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国家和国内重点地区,对符合国际产能合作、“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重点行业,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自贸区等重点区域,联合开展专题跨境撮合活动,并充分发挥各类对外交流合作平台的作用。

  “跨境撮合的有效实施能降低国内外中小企业合作的交易成本,提高合作效率,为中小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多合作机会,并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后期操作过程中,在已经划定的范围内,还要注意突出中小企业希望参与合作领域的撮合,并针对不同国家、地区采取差别化的撮合模式。”李大伟说。

   培育优势走全球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小企业“走出去”应做好“强身健体”。徐洪才表示,企业本身要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注意打造品牌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也应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主动融入当地竞争环境,熟悉当地文化、法律法规、宗教、风土人情等。要本土化、国际化相结合。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指出,鼓励国内中小企业通过并购、合资、参股等形式获取全球创新资源,把国外先进技术、资本、人才吸引到中国,将有利于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夯实我国的实体经济。

  此外,“一带一路”依旧是国内外企业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小企业理应抓住这一机遇。商务部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3080份,合同额合计达514.5亿美元,同比增长37%,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6%。

  “中小企业‘走出去’应充分发挥自身细分市场的优势,把握市场需求,进入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领域,既可以做小项目,也可以与大企业联动做大项目;同时,利用自身灵活的优势,发展有增长潜力的项目,积极融入到全球市场中。”李大伟说,中国的中小企业“走出去”不仅利好自己,其他国家的中小企业也将能借此机会接触中国市场,把中国市场做大,并可以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作者:邱海峰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